5.壓力一旦轉化為正能量, 就會變成工作動力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實驗人員用很多鐵圈將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小南瓜圈住, 以觀察這個小南瓜在成長時能對鐵圈產生多大的壓力。
實驗前, 他們估計這個小南瓜最多能夠對鐵圈產生500磅 ( 1 磅等于0.4536千克) 的壓力。
在實驗的第一個月, 果然如預期的那樣, 南瓜對鐵圈產生了500磅的壓力。
然而, 等實驗進行到第二個月時, 這個南瓜卻對鐵圈釋放出了1500磅的壓力。
當它釋放出的壓力達到2000 磅時, 實驗人員為了避免南瓜將鐵圈撐破, 只得重新對鐵圈進行了加固。
等實驗進行到了第三個月時, 南瓜對鐵圈的壓力增加到了3000磅!
而等到實驗最終結束時, 讓實驗人員大跌眼鏡的是, 這個小小的南瓜居然釋放出了5000磅的壓力, 這也意味著它變相承受了超過5000磅的壓力!整個南瓜承受了超過5000磅的壓力后才發生瓜皮破裂。
后來, 實驗人員切開了那個南瓜, 發現它已經無法再食用, 因為它的中間充滿了堅韌牢固的層層纖維, 試圖突破包圍它的鐵圈。而且, 為了沖開鐵圈的壓力, 小南瓜把壓力轉化成生存的力量, 其根系竟然伸滿了整個花園。
小小南瓜尚且能夠承受這樣巨大的壓力, 更何況人。人在承受壓力上同樣有巨大的潛力。所以, 對于工作中的壓力, 大可不必大驚小怪, 而應該以正能量的心態去對待, 并設法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生活中有點壓力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在壓力面前屈服, 被壓力壓垮。對有的人來說, 壓力是一種威懾, 是一種逼迫; 然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壓力則是一種激人奮進的動力。
1929年, 喬·吉拉德出生在美國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 他從小就開始做報童、替別人擦皮鞋, 長大后還做過送貨員、洗碗工、住宅建筑承包商和電爐裝配工人等。在他35歲之前, 他只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失敗者, 朋友一個個都離開了他, 他還欠了別人很多錢, 連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解決不了, 同時他還有嚴重的語言缺陷——口吃, 相繼換了50多個工作仍然一事無成。看見自己的生活與別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 看到從前的朋友不僅有房還換上了新車, 而自己卻一無所有; 看到別的家庭都在其樂融融地準備晚餐, 準備慶祝圣誕之夜, 而自己的妻子還在為晚餐發愁, 這一切讓喬·吉拉德萬分沮喪, 同時他也覺得如果要改變現在這種生活一定要做點什么, 于是他開始賣汽車, 步入了推銷生涯。
剛剛接觸推銷時, 他反復對自己說:“只要自己認為自己行就一定能行。” 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他以極大的專注和熱情投入到推銷工作中,不管是在街上還是在商店里, 只要一碰到人, 他就把名片遞過去。他抓住一切機會推銷他的產品, 同時也推銷他自己。三年以后, 他成了全世界最偉大的銷售員。誰能想到, 這樣一個不被人看好, 而且還背了一身債務、幾乎走投無路的人, 竟然能夠在短短的三年后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評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呢! 他至今還保持著銷售昂貴產品的空前紀錄——平均每天賣六輛汽車! 他一直被歐美商界稱為“能向任何人推銷出任何商品” 的傳奇人物。
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壓力, 喬·吉拉德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將它們轉換為動力, 原因是當他遭受壓力時, 想的不是困難, 而是承受了壓力之后會有什么結果。“我為什么會有壓力呢?” 當他弄清了這些之后, 他在心里說,幸虧我遇上了壓力, 否則我現在還是一事無成。壓力變成了催他奮進的動力。
無論是在生活中, 還是在工作中, 都會有壓力。對于一個人來說, 有壓力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因為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無論我們從事什么樣的工作, 都不可避免地會遇上各種各樣的壓力。例如, 上司不支持你的研究方案; 同事不愿配合你, 以致耽誤了工作進度; 你主動承擔某項重要的任務, 卻總是遭遇失敗; 幾經努力開拓的市場卻因為經濟不景氣而不得不放棄等, 這些都是每個職場人士所經歷過的。當面對壓力時, 如何去調適, 如何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是我們每個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面對工作中的各種壓力, 你用什么樣的態度去對待它, 上司就會用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你。因為站在老板的角度, 他們希望自己的員工不僅能夠面對壓力, 而且能在壓力下煥發出勃勃生機, 以飽滿的精神和主動的態度去挑戰壓力。如果你能在工作中表現出自己不但可以承受壓力, 而且還歡迎壓力時, 你將會獲得額外的青睞。
陸雪畢業之后進入一家日資公關公司當秘書, 做一些翻譯、通聯之類的文書工作, 幾乎沒有機會接觸真正的公關業務。有一段時間, 她非常苦悶, 和同學聚會的時候看到大家在新的工作崗位上都有成績, 她開始思考是否應該重新定位。可是受專業限制, 即使再換新的工作也很難有所突破。于是, 陸雪咬牙在公司堅持下來, 并且開始學習公關行業的專業知識, 利用業余時間攻讀行業培訓課程, 一年以后, 她被調到公司一個很重要的部門——媒介信息部做經理助理。
正在陸雪準備大顯身手時, 一件事情卻讓她深受觸動。一天老板把陸雪叫到他的辦公室, 讓她去做一個業務, 這個業務要很晚才能完成, 而地點又很偏僻。她本能地請求老板調整一下, 她想自己一個女孩子那么晚回家多危險啊。
沒想到老板聽了她的話十分詫異, 毫不留情地挖苦道:“我雇一個女人工作, 還應該再為她雇兩名保鏢嗎?”
當時在場的幾位負責人都輕蔑地看著陸雪, 有的人還笑了出來。陸雪感到莫大的委屈, 強忍淚水說聲“對不起”, 沖出了老板的辦公室。委屈反倒激發了陸雪的斗志, 那天她調動自己的一切潛能, 談業務時發揮得非常好, 對方一口答應了一切條件。陸雪回到家里已經是夜里九點多, 但勝利的喜悅沖淡了她走夜路的恐懼。在路上, 她忽然有了一種成熟的感覺。
后來從事公關工作時間長了, 陸雪終于明白, 作為一個職業人, 如果你時刻考慮自己的得失, 而不是出于熱愛而愿意獻身于這個行業, 就很難在這個行業長期生存下去。現在陸雪已經升任部門經理, 回顧走過的路,陸雪感慨地說:“每一步都與壓力并行, 可以說, 壓力已經成了我在事業上前進的動力。”
面對壓力, 我們應該開啟自己的正能量, 勇敢主動地面對, 并把它化作前進的動力。這樣, 我們就能戰勝工作中的困難, 從而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我們把壓力轉化為動力的時候, 我們會發現: 只有加倍努力地奮斗, 自動自發地工作, 才能脫穎而出, 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閱讀思考
(1) 職場壓力, 是我們前行的阻礙, 還是我們躍進的動力?
(2) 結合喬·吉拉德的成功案例, 談談你對“有壓力才有動力” 這一理念的理解和認識。
上一篇:勤于動腦,帶著思想來工作
下一篇:吸取教訓,不要犯相同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