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令人厭倦的工作中找到快樂的能量
我們先來看一位普通人的自述。
“我不知道別人工作時是否感到快樂, 反正我始終沒有感受到工作的樂趣。我曾換過幾次工作環境, 我總是在最初的新鮮感飛快地過去后便開始厭倦。例如, 我曾抱怨當車工太辛苦, 要接連上一個星期的夜班; 后來做打字員不用上夜班, 工作環境也好了許多, 我便開始抱怨工作內容太枯燥; 再后來, 我來到機關里, 對日復一日的重復工作感到無比的厭倦。不知不覺地, 在自己的抱怨聲中, 我已工作了15年。”
你也許像他一樣厭倦每天上班下班公式化的生活, 你厭倦每天機械般死板的工作, 你追求心目中遠大的理想, 小小的進步已被你忽略, 小小的收獲亦無法讓你滿足。因而, 你常常會受困于得與失、成與敗等種種不大不小的挫折與煩惱, 并在此沼澤中掙扎、氣餒, 卻又無可奈何。可以明確地說, 你已忽視甚至忘卻了工作帶給我們的樂趣。
對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愛與厭, 苦與樂, 大都存乎一念之間。有人成天郁郁寡歡, 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 有人天天心情舒暢, 把工作當成享受。“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狀元”, 這不僅強調了每一項工作的重要性, 更說明了每一項工作都大有可為。
薩姆爾·沃克萊日復一日的工作就是車螺絲釘, 每天的工作內容簡單而重復, 沒有絲毫的挑戰性和創造性。尤其是每當他看到那一大堆等待他去車的螺絲釘時, 愈加感到工作的無聊, 薩姆爾·沃克萊滿腹牢騷, 心想自己干什么不好, 為什么偏偏來車螺絲釘呢?
他想找老板調換工作, 在與其他部門的同事閑聊時, 得知他們對各自的工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厭倦。他終于認識到各行各業其實都差不多, 做久了都有厭倦感, 即使換個工作時間一長還是會厭倦的, 便打消了換工作的念頭。
既然這樣, 能不能找到一個積極的辦法, 使單調乏味的工作變得有趣起來? 于是, 他和工友商量開展比賽, 看誰做得快。工友和他頗有同感。這個辦法果然有效, 他們工作起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乏味了, 而且效率也大為提高。不久, 他們就被提拔到新的工作崗位。后來, 沃克萊成了著名的鮑耳文火車制造廠的廠長。
對工作不厭倦的秘訣就是在工作中尋找快樂的能量。而這要從日常點滴做起。如果你能帶著一種樂觀的態度去投入工作的話, 相信乏味、窒息的工作氛圍以及自己的精神狀態會大為改觀。你會發現不僅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自己樂觀的態度還會影響周圍的人, 這有助于提升自己在同事與領導心目中的形象, 非常利于公司的發展和個人事業的進步。
美國的推銷大王喬·吉拉德有一個成功的秘訣, 那便是在工作中尋找快樂。他說:“縱使我一天從早跑到晚一無所獲, 我仍然感到快樂, 因為我跑完了預定名單中的29個客戶。” 我們必須明白: 在工作中我們無法隨心所欲, 更不會事事如意, 只有學會享受工作的樂趣, 才能保持好的心態與旺盛的戰斗力, 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邁向更大的成功。
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假如你對工作感到厭倦, 整個人生將缺少樂趣。
一個人工作時所具有的精神, 也反映著他本人的品格。工作就是一個人人格的表現, 你的工作狀態體現著你的志趣、理想, 其他人只要看到了你所做的工作, 就“如見其人” 了。
因此, 在任何情形之下, 你都不能對工作產生厭惡, 這是最壞的一件事。假使你為環境所迫, 而只能做些乏味的工作, 也應該努力設法從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一些樂趣和意義來。要知道凡是應當做而又必須做的工作, 總不可能是完全無意義的。良好的心態, 會使任何工作都變得有意義。
工作, 對某些人來說, 可能只是枯燥乏味的, 而對另一些人來說, 則可能是永不令人厭倦的快樂的源泉。不管從事什么工作, 只要能從中獲得快樂, 那便是成功。
閱讀思考
(1) 你厭倦你的工作嗎? 你將如何在“令人生厭” 的工作中尋找快樂?
(2) 工作帶給你的是快樂還是折磨? 為什么?
上一篇:周密計劃,全面規劃你的人生
下一篇:忠于職守,不拋棄幫助過自己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