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感恩
杰瑞娜是美國西海岸圣約翰醫院的一名婦產科醫生,每年的感恩節前夕,她都會收到一位名叫波特的小男孩的電話或者是賀卡。波特今年快7歲了,七年前,波特的媽媽在生波特的時候難產,情況十分危急,稍有不慎,就可能會母子雙亡。
當時杰瑞娜剛從東部的紐約過來任職,憑借其高超的醫術,果斷的措施,經過7個小時的全力搶救,終于使波特母子脫離了生命危險。因此,每年感恩節的時候,波特都會打電話給杰瑞娜醫生,感謝她的救命之恩。
波特的媽媽說:“如果沒有杰瑞娜這樣醫術高明的醫生,我們母子倆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
每當有空閑的時候,已遷居芝加哥的波特母子還會親自飛往圣約翰醫院看望杰瑞娜醫生,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從小培養孩子感恩與分享,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父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愛都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孩子不只接受來自父母的愛,更懂得愛的反饋和回報。
孩子只有學會分享,將來在學校里、社會上,才能更好地與周圍人相處和合作。因為將來的社會不僅是競爭的社會,更是合作的社會。
教育孩子感恩,要從教育他感謝父母開始。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把他們養得這么大是很不容易的,孩子必須用自己的一生去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猶太人經常給孩子講動物感恩的故事:烏鴉長大后,還返回來喂自己的父母,就像當初父母從外面尋找食物喂自己一樣。飛禽尚能如此,更何況是人呢?
教育孩子感恩,不要過于焦急,要教育孩子從小事做起,比如尊敬老師,幫助老師擦黑板,主動分擔父母的家務活兒,為父母分憂等。
從不起眼的實事做起,著力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使他永遠不忘父母師長的養育之恩,不忘別人對自己的幫助之恩。對于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感激之情應該發自內心,而不是做個表面文章,更不能忘恩負義。
上一篇:讓別人信服自己
下一篇:讓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