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別人信服自己
在1861年底,太平軍的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陳玉成約定前去會攻武漢,由于李秀成一路上招兵買馬,耽誤了一段時間,再加上他率領的大軍比陳玉成出發(fā)得晚,他擔心誤了會約日期,便急著趕路。
一行大軍浩浩蕩蕩逼近祁門,李秀成不想在祁門拖延太長時間,便無心戀戰(zhàn)。曾國藩正坐鎮(zhèn)安徽,組織湘軍圍攻安慶。他在祁門安營扎寨,并把指揮部設在祁門,祁門成為湘軍的屯兵重地。
由于曾國藩根據戰(zhàn)局變化統籌規(guī)劃,把自己主要的將領和兵士都派到前線作戰(zhàn),留守在身邊的人卻所剩無幾。說白了,祁門實際上只是一座空營。
當太平軍進攻祁門的消息傳來的時候,留守的那些幕僚屬員和將士都驚慌萬分,覺得這一次肯定是難逃一死,萬劫不復。有的人考慮到自己家中的妻兒老小,憂慮不已,決定逃走。于是很多人暗地收拾好行李,偷偷地放到船上,準備一有機會就離開這個危險之地。
當曾國藩接到李秀成逼近祁門的消息后,心中也是忐忑不安。眼看大敵當前,本來身邊的人員就少,現在又軍心大亂,如果這樣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于是,穩(wěn)定軍心迫在眉睫。曾國藩想,如果按照常規(guī),懲處那些動搖者,以威服眾,也許能強迫人們留下來,但終歸是口服心不服。想到這里,他決定采取“將欲取之,必姑予之”的手段,用自己的信任換取將士的感動和忠誠,以此來籠絡人心。
首先,他以身作則,當眾立下一紙遺書,表明自己決一死戰(zhàn)的決心。他對其他人員說:“我知道有人已經打算逃走,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接著,傳出令書:“現在大敵當前,敵強我弱,想暫時離開大營者,可以領取三個月的薪水,以供侍奉家中父母妻兒;若以后還愿意追隨與我,回營供事,我一如既往地接納。”
屬下們見曾國藩如此不顧個人得失,不計自身安危,再看令書中表現出的仁義厚愛和通情達理,個個為之動容。于是,全體屬下決心奮戰(zhàn)到底,甘愿以戰(zhàn)死報答大帥對自己的寬厚。一時間,軍心穩(wěn)定,每個人都心無雜念,一心想著如何抗敵。
李秀成率大軍來到祁門后,和留守的湘軍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湘軍個個頑強抵抗,太平軍的攻擊受阻。他對這些奮勇抵抗的將士心有余悸,估計這里有重兵防守,不敢輕舉妄動。
李秀成見攻打無效,就決定放棄進攻祁門,再加上著急和陳玉成會合,便急忙收兵撤軍西去。曾國藩看到對手鳴金收兵而去,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慶幸自己絕處逢生,躲過了一場兵敗身亡的劫難。
別人對你的信服需要你自己來培養(yǎng),如果希望別人為自己效力,自己就不能對他人的利益和痛苦坐視不管。
上一篇:要鼓勵自己的孩子
下一篇:讓孩子學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