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自我,適時后退一步
俗話說得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很多年輕人,從有了思想的時候,便開始擁有自己的夢想,而年輕人的一生,也將是實現抱負的一生。人生成敗得失,七分在于努力,三分在于命運。雖然我們力求一路順風地駛向人生的終點,但人生之路不會一馬平川,坎坷和曲折在所難免,誰都不能逃脫。年輕人要成就自己的人生,只能按照人生的腳步隨時調整自己的速度,即便是走到了路的盡頭,以為再也無路可走時,你還可以選擇后退幾步,然后轉個彎,這何嘗不是一種人生智慧呢?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眾多兒子中的一個。起初他并不起眼,在眾多的皇子中也不受寵愛。按照明朝的正統習慣,太子是繼承皇位的第一人選,但因太子朱標已死,朱元璋死后,皇太孫即位,是為建文帝。
當時的朱棣身為藩王,他和其他兄弟一起被分封各地,擁有重兵,暗藏謀反之心。建文帝察覺自己的皇權受到嚴重威脅,便開始削藩,以各種名義殺死了很多親王。
朱棣發現建文帝的心思后,并沒有立即謀反,也沒有聯合其他藩王采取什么過激的行為反抗。他深知,自己的實力尚且單薄,成大事的時機尚未成熟。忍一忍,是最明智的選擇。
于是,他暗地里操練兵馬。但此消息不久便傳到朝廷,建文帝要緝拿朱棣。朱棣知道此時與建文帝對攻,仍沒有絲毫取勝的把握。所以,他開始裝瘋,在街上大喊大叫。建文帝得知,派謝貴等人查看虛實。當時正值盛夏時節,烈日炎炎,酷熱難耐,謝貴等人見朱棣坐在火爐旁,身穿羊皮襖,還凍得瑟瑟發抖,連聲呼冷。與他交談時,更是滿口胡言,讓人不知所云。謝貴把情況告訴了建文帝,建文帝放棄了對付朱棣的想法。然而,朱棣靠裝瘋贏得了時間,最終發動了叛亂,打敗了建文帝,登上了皇位。
朱棣靠裝瘋賣傻在混亂的時局中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并在不久之后順利登上了皇位。這種忍耐和智慧不禁讓人贊嘆。任何成大事的人都不會只看到眼前的利益,逞一時的英雄算不得什么,可貴的是在夾縫中依然堅強地生存。忍耐是人得以保全的法寶,是穿梭在夾縫中的利器。飽受忍耐歷練的人,會將所有的磨難、困苦變成自己一飛沖天的資本。
年輕人在社會上打拼,切不可急切冒進,一味猛沖,卻不懂窺探時局,適當隱忍。當然,遇難就退,也是萬萬行不通的。古人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奮斗是年輕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主題,如果一味地退,你就只能站在原點,像懦夫一樣在別人成功的歡笑聲中碌碌無為。
忍耐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以韜光養晦的姿態保全自己,伺機而動;忍耐不是無所作為,而是為了有所作為而積蓄力量。那些受不了逆境的折磨,在夾縫中無法安身的人,在一味氣餒一退再退之后,人生的境界并未開闊,只會無有所成。
朱棣這種當退則退的智慧是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學習的。年輕人要想牢牢把握自己的命運,在人生劇烈的起伏來臨時,不妨先退后一步,讓過動蕩的風尖浪口,這也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知進知退,才是做人處世的大境界、大智慧,也是保全自我,以便東山再起、卷土重來的大智慧。
上一篇:認準你要走的路,誰也無法阻擋你
下一篇:謹言慎行,秉持少說多聽常點頭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