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質疑,不要盲目相信權威
通常情況下,一個人要有一定的造詣,才能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對于踏入某個行業的初學者,專家的指點猶如金科玉律,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敬重專家權威,就是敬重知識,敬重能力,是謙虛好學的表現,可是,如果自己對權威的追逐超出了應有的限度,甚至到了盲目的地步,那就不是明智,而是愚蠢了。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好車把式也有翻車的時候”,即使是專家權威,也不可能做到樣樣精、時時明。更何況,在現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到處都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專家這個頭銜的含金量也開始大打折扣,那些所謂的權威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般厲害。盲目相信這些人只會擾亂自己的判斷,讓自己誤入歧途。
俄國音樂家柴可夫斯基于1874年12月寫完了《第一鋼琴協奏曲》之后,最先是在當時的俄國鋼琴大師魯賓斯坦面前彈奏,魯賓斯坦當場將這部樂曲批評得一無是處、一錢不值,連“令人作嘔”這樣的話也用上了,這令柴可夫斯基非常難受與難堪。魯賓斯坦最后說,必須徹底修改才有可能公開演奏。
柴可夫斯基很不服氣,他對自己這部作品充滿信心,大聲對魯賓斯坦喊道:“我一個音符也不會修改,我要照現在的樣子原封不動地拿去出版。”
《第一鋼琴協奏曲》沒能在俄國公演,卻最先在美國的波士頓公演,而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3年后,《第一鋼琴協奏曲》成了世界名曲。
后來,魯賓斯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并且在自己的音樂會上親自演奏這部驚世之作。
如果當初柴可夫斯基對自己的作品沒有信心,迷信權威,也許就沒有這部名曲的傳世了。對于一件事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一定權威人士贊賞的東西,全世界都會贊賞,也不一定權威人士否定的東西,全世界都會否定。如果權威人士說的都是至理名言的話,那每個人都不必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只要跟著權威人士的腳步,就可以成為第二個比爾·蓋茨,第二個羅斯福,第二個威爾·史密斯。這樣的話,比爾·蓋茨、羅斯福、威爾·史密斯就不會成為人們爭相崇拜、模仿的對象了,這個世界也就不會再有進步和創新了。
權威者的一句肯定,可以使一個人眼前狹窄的道路變得無限寬廣;權威者的一句否定,也可以使成功的大門在一個人的眼前緊緊關閉。可是,無論處于何種境地,我們都應該堅持自我,堅持自己的初衷,堅決走自己該走的道路。或許,在很長的一段路上你是孤獨的,是痛苦的,是不被肯定的,可如果你是正確的,真理就會站在你的身邊,向全世界宣布你的執著和與眾不同。
古往今來,大多數有成就之人,都不會盲目相信權威的觀點,而是對權威的觀點大膽質疑,小心求證,并不顧世俗的眼光,勇敢地向全世界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那些盲目相信權威,對權威的話不假思索就完全相信的人,往往缺乏獨立的思想。這樣的人做起事來非但不會成功,還會時時伴著挫折和失敗。
世上沒有絕對正確的人,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對于專家權威,年輕人應持的態度是:不被他們頭上的光環所迷惑,像看待常人那樣清醒、客觀、現實地看待他們。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對他們的理論有正確的認識,也才會從他們那里得到正確的指教,獲得有益的指示。
上一篇:放下苛刻,因為完美根本不存在
下一篇:無愧青春,要用奮斗來揮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