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心態決定行動。
一位特級教師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學生,如果身體不好,就有可能出廢品;如果成績不好,就有可能出次品;如果心態不好,就有可能出危險品。
拓展訓練中有一個項目:每個人要三次走過一段很窄的獨木橋。
第一次,獨木橋橋板完整,大多數人能輕松地迅速通過。
第二次,教練把獨木橋下面地上的蓋板打開,露出黑洞洞的深溝,讓人膽戰心驚。教練將橋上方架子上的保險索扯下來,掛在參訓者的腰上。大多數人還是能過去,但花費的時間長出幾倍。
第三次,教練拿走了保險索,要求參訓者獨自走過獨木橋。結果,能順利闖過這一關人就少之又少。
普普通通的幾塊蓋板,縮小或加大了人的恐懼心理。生活中也有各式各樣的“蓋板”,我們的任務是弄明白應該怎樣認識它,應該怎么利用它。“蓋板”是對一個人意志的考驗。
很多時候的很多事情就像過獨木橋。如果我們失敗了,不是因為力量的薄弱和智能的低下,而是屈服于周圍環境的威懾。面對陷阱,很多人失去了平靜的心態,以致慌了手腳、亂了方寸。所謂心態決定行動的道理就是如此。
有一位老太太,乘船去英國的途中,突遇臺風和暴雨,船上的人都驚慌失措,亂作一團。只見老太太非常平靜地在禱告,神情十分安詳。風浪過后,有人好奇地問老太太:“你當時為什么一點都不害怕呢?”老太太笑了笑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戴安娜去了天堂,二女兒瑪利亞就住在英國。剛才風浪大作的時候,我就向上帝禱告:如果接我去天堂,我就去看我的戴安娜;如果留我在人間,我就去看我的瑪利亞。不管去哪兒,我都可以和心愛的女兒在一起,我怎么會害怕呢?”
高明呀,高智呀!如果說“心態決定行為”真的是無處不在,那么,我們的終極任務就是栽種那些健康向上的禾苗,讓健康的心態迅速長成參天大樹,長成茂密森林!
生活中總有這樣一些現象:
已經用過的東西,是名人用過的,可以成為文物;是凡人用過的,就是廢物。
名人跟凡人握手,就叫平易近人;凡人跟名人握手,就成了巴結別人。
同樣是不修邊幅,在名人身上被稱為藝術家氣質,在凡人身上就成了流里流氣。
同樣是喝多了酒,于名人那是豪飲,于凡人那是貪杯。
同樣上了年紀,名人被尊為“王老”,凡人則被呼做“老王”。
對這些現象,我們不可以單純去埋怨中國的詞匯太豐富,這是心態的作用,也是心態的差別。
有觀察者斷言:當一個大學生的身價等同于一個小保姆的時候,天之驕子的光環就已褪去。在今日職場,“有機會可以不講報酬”的觀念在一部分年輕人中盛行。這是令人高興的就業心態。
現實往往不可抗拒,市場規律必須遵循。而直面,既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更是一種勇氣與智慧。
生活中,人們普遍有個心態——家花不如野花香。從“心態決定行動”的角度看,其實,家花也可以有野花的香味,更何況,你的家花又何嘗不是別人眼中的野花呢?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愿意轉變心態,自覺去培育。培育是不簡單的,包括澆水、采光、通風、施肥、松土、除蟲害、剪枝等。這些做到位了,而且做得廣度和深度超過了對待野花的程度,那么,家花也可以散發出濃郁的野花香味,甚至比野花更香。
那個“普遍的心態”是由“普遍的行動”決定的,那就是,很多人用勁偏了,愿意為野花付出,不肯為家花奉獻。理由很簡單:人都追求新鮮感。
看來,心態決定行動的道理不難懂。邁出行動的步子有時是自覺的,有時是不自覺的,有時是根本不想的。所以就使“家花不如野花香”的心態和現象代代相傳,直到目前還沒有減速的跡象。
通常情況下,心態與心胸有著直接的聯系。如果說心態是指人們面對生活所產生的心情和對生活所采取的態度,那么心胸就是指人們的胸懷與氣量,是對人對事的寬容度和承受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心胸影響甚至決定著心態。人的心胸決定人的心情,人的心情又決定著人的心態。二者的辯證統一是這樣體現的:
心胸寬,則為人生航程設計了航向;心態好,則為人生奮斗點亮了明燈。
心胸寬,是為人處世成功的“金鑰匙”;心態好,是克服困難所需要的“密碼”。
心胸寬,是渴望有所作為的必由之路;心態好,是實現有為人生的必要條件。
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比大海深邃的是人的心態。二者珠聯璧合,才構成生命的寬度和深度,才能建造通向美好人生的康莊大道。
上一篇:心態決定命運
下一篇:心態決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