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有錢,但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
在我們的生活中,放眼所及,我們周圍有很多人通過經商、做生意成功獲得了財富,他們比其他人生活得更富足,這令我們羨慕不已,于是一些人為了獲得財富,失去了原有的價值觀的判斷,甚至心生歹念,從而敗壞了社會風氣。有道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追求利潤并非罪惡,但是,方法必須是符合人道的。并不是不管干什么,只要能賺錢就行,為了獲取利潤必須走正確的道路。謀利之心是經商或其他人類活動的原動力。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有賺錢的“欲望”,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要讓自己成為財富的“奴隸”。
清代民間,人們常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之所以為千夫所指,就是因為他錯誤的賺錢之道所致。
和珅為官之初,他的理想是報效國家,他的政績也很多,比如,與朝中的清官一起打擊福康安、福長安等貪污官員,26歲的他已經開始就任管庫大臣,管理布庫。這些工作經驗讓他接觸了如何管理錢財,這期間,他一直清正廉明。在他任職的這些年,布的存量大增,他憑借這些才干,得到了乾隆的賞識。
乾隆四十年,和珅升為乾清門御前侍衛,兼副都統。乾隆十一月再升為御前侍衛,并授正藍旗副都統。乾隆四十一年正月,授戶部侍郎,三月授軍機大臣,四月,授總管內務府大臣。兩年間,和珅清廉為官,勤奮好學,成為一位有為的青年。
和珅走向貪污的轉折點開始于總督李侍堯涉嫌貪污一案。李侍堯案審結后,李侍堯被判斬監候,而他及其財產,居然被和珅私吞,加上乾隆的賞賜,和珅終于初嘗掌握大權大財的滋味。
后來,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被乾隆指為十公主額駙,領受乾隆賞賜黃金、古董等,百官爭相巴結。
剛開始,和珅并沒有賄賂的邪念,但時間一長,他經受不住誘惑,開始貪污,他廣結黨羽,形成一股大勢力。更培植犯罪集團用以迫害政敵、地方勢力和人民。儼然形成了一個金字塔式的大貪污集團,和珅就立在金字塔的頂端。
嘉慶登基后,曾列出和珅二十條罪狀。和珅后被嘉慶皇帝賜死。
由以上案例我們不難看出,為官之初的和珅原本是個清廉之人,但李侍堯案后,他嘗到了金錢的滋味,從而一發不可收拾,形成了錯誤的人生態度,最終一失足成千古恨。
馬克思說資本家對利潤的追求是貪得無厭。其實,不僅是資本家,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財富的動機,因為我們的生存需要物質,這無可厚非,但有人卻過了頭,把對金錢的追求當成了最終并唯一的目的。因此,我們一定要謹記,君子愛財,取之以道,你多賺來的錢都是他人的,那么,以正道賺取,人們才會信任你,否則,你只能自掘墳墓。
的確,生活中,任何人都要生存,于是,人們千方百計去掙錢。有的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有的出賣自己的知識,有的出賣自己的智慧,有的出賣自己掌握的信息。“人窮志短”“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然而,金錢只有在流通的過程中,才能體現它的價值;放在家中,只是一堆廢紙;存在銀行,只是一個數字。當我們過分看重金錢時,金錢就失去了它原本的使用價值。
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擁有更多的財富。可當這一切都實現的時候,你真的快樂了嗎?如果把所有的人生目標都放在財富上面,純粹是為了“金錢”兩個字,這樣的人生并不精彩。并不是財富擁有得多,幸福指數就會變高,財富不等于快樂。那么,什么是成功?你擁有了財富、擁有了地位、擁有了大家的尊重,算不算成功?當然是成功的一些標志,但如果你還想做一個快樂的人,就必須懂得舍得的智慧,看淡財富甚至需要舍得金錢,你才會真正獲得快樂。
我們今天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什么“道”?說到底,也就是仁義之道——仁道。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礎,是生活的原則。所以,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無論是倉促之間還是顛沛流離之時,絕不能違背這個原則,絕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
上一篇:你不堅持到最后,怎樣看到完美結局
下一篇: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失去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