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之精神
(1927年12月19日)
馬寅初
事件背景
馬寅初生于1882年,卒于1982年。中國現代經濟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家。早年留學美國,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15年回國后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等職。這是他在北大29周年校慶上的講話。
今日為母校29周年紀念,令人發生深切之印象。現學校既受軍閥之摧殘而暫時消滅,但今天這紀念會,仍能在杭州舉行,聚昔日師友同學至200人之多,可見吾北大形體暫時雖去,而北大之精神則依然存在。
回憶母校自蔡先生執掌校務以來,力圖改革,五四運動,打倒賣國賊,作人民思想之先導。此種雖斧鋮加身毫無顧忌之精神,國家可滅亡,而此精神當永久不死。然既有精神,必有主義,所謂北大主義者,即犧牲主義也。服務于國家社會,不為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達其至高之鵠的。
茍有北大之犧牲精神,無論舉辦何事,則結果之良好,俱可期而待。今以浙江一省而論之,如以北大犧牲精神,辦理政府與黨務,則不出一年,必可為全國之模范省。蓋浙江現時之地位,較它省優良之點甚多。財政之統一一也。浙江之財政廳,尚能統轄全省財政,較之江蘇、安徽、福建等省,皆遠過之。江蘇因為孫傳芳之戰事未了,所統一者僅長江以南之一部分。安徽在前數月間雖征收稅吏,但歸二三軍隊首領所委派。福建的菜販妓女,亦俱貼印花,其財政上之紊亂,可以想見,至湖廣江西等省,更無須深論矣。金融之平穩二也。全省無濫發紙幣,引起金融之擾亂。軍隊之統一三也。教育之優良四也。此次革命軍興,全省所受之損失不大五也。既具此五種之優點,若政治能上軌道,辦事人員俱抱北大精神而徐圖改革,則將來之浙江,必較今日可以遠勝萬倍。
雖然,欲圖改革,必須自環境之改造人手。重心不在表面,而在人心。今日國家社會之所以每況愈下,根本原因,在于政治之不良,道德之墮落。如寅初回浙未久,而請寅初代謀統捐局長者,不知幾幾。且有欲寅初推薦往禁煙局者,彼輩之心理,以為寅初現正在反對禁煙局則寅初推薦之人員,禁煙局不敢不留用。際此生活困難之時,在政界謀事,果屬生活問題,情尚可原。然來寅初處謀事之人,甚至預先說價,必須月薪至若干元以上,或有其他不正當之收益者而后可。是故中國大半人民,雖其私人道德,亦有甚好者,但腦筋中實無一“公”字之印象。幫公家觀念之薄弱,已達極點。而對一己之升官發財,譬諸廁所之蒼蠅,群相鶩集。故無論何界,若有一人稍有地位,則其親戚朋友,全體聯帶而為其屬下,家庭觀念之深切,世無其右。當知吾人對于國家社會義務,應以人民之幸福為前提,不當以個人彌補虧空或物質享受為目的。北大昔日既為群眾之師,今而后當如何引導人民,打破家庭觀念,而易以團體觀念打破家庭主義,而易以國家主義,恢復人生固有之犧牲精神。否則若僅有表面之革命,恐雖經千百次,于國家于社會仍無補之事也。
且中國人民之心理,對公家事,若不相干,可以不負責任。如寅初此次反對鴉片,時有人以“在此種社會何必做惡人”之語,來相勸勉,若是家中婦女,如作此語,寅初本可不加深責。然此種淺薄之語,競發諸現在之官吏與留學生之口。嗚呼!一人公正之勇氣能有幾何,今不以努力助鼓勵,而反以冷水澆頭,人心至此,可深長嘆!中國人以“不”字為道德,如不嫖,不賭,不飲酒,不吸煙,皆屬靜止之道德,然缺乏相當之努力,與犧牲之精神,以盡人生應有之義務,雖方趾圓顱,實類似腐尸,反不如截發入界,做和尚,何必在世上優憂哉。
是故以北大之精神,犧牲于社會,對于全國,或以范圍過大,尚須相當時日。若僅浙江一省,則改造之目的,誠可立而待也。欲使人民養成國家觀念,犧牲個人而盡力于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舉凡戰勝環境,改造人心,驅除此等奄奄待斃不負責任之習欲,諸君當與寅初共勉之!
上一篇:分歧之間的橋梁——和平正義的世界結構
下一篇:向生命中一切的青春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