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論功
春秋時,晉國的晉文公率領軍隊,將與楚國在城濮交戰。晉文公看到楚軍兵多將廣,實力比自己強大,不知該采用什么對策,便問大臣咎犯:“楚國兵多,我們兵少,怎樣才能以少勝多呢?”
咎犯想了想,回答道:“我聽說講究禮節的人,不怕繁文縟節;善于打仗的人,不厭欺詐,您就用欺詐的計謀吧。”
晉文公聽了,還是拿不定主意,就把咎犯的話告訴了大臣雍季,征詢他的意見。
雍季雖然同意咎犯的說法,卻有自己深入的見解。他告誡晉文公說:“把池塘的水抽干了來捕魚,怎么會捕不到魚呢?不過來年就沒魚可捕了。把山上的樹木燒光了來捉野獸,怎么會捉不到呢?但來年就沒有野獸可捉了。現在用欺詐的辦法當然可行,但以后就沒法再用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晉文公想來想去,覺得還是取得眼前的勝利比較重要,所以他最終采用了咎犯的建議,用欺詐的計策在城濮打敗了楚軍。
晉軍大獲全勝,舉國上下一片歡騰。晉文公舉行儀式慶功封賞。大家都認為這次勝利最大的功臣是咎犯,他一定會得到最高的賞賜。誰知,晉文公優先獎賞的卻是雍季。
左右大臣都覺得這不合情理,紛紛講諫說:“城濮之戰的勝利,歸功于咎犯的計謀。現在封賞卻沒有先賞賜他,而是賞賜了沒有什么功勞的雍季,這樣似乎不合理呀。”
看到大家的情緒有點兒激動,晉文公耐心地解釋道:“雍季的話雖然對這次戰爭沒有什么作用,但他講的是治國的根本道理,對于國家世世代代都很有用。咎犯的計策當然很有效,卻只是對眼前一時的戰事有幫助,而對國家的長遠利益并沒有好處。你們想想看,哪有讓一時的功勞優先于百世之利的道理呢?”
大臣們這才明白晉文公的用意,紛紛稱頌晉文公的遠見卓識。
上一篇:時間是怎么來的
下一篇:智撈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