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接受缺憾
生活中,很多人追求完美的伴侶和工作崗位。其實追求完美并不是一種缺點,但是往往會給人造成麻煩。理想與現實之間難免有落差,有的人權衡利弊后,可能會退而求其次,或者修正自己的理想,完美主義者則缺乏這樣的彈性,他們常常落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境地。
過度追求完美無疑是自尋煩惱,我們要盡快擺脫這種心理的困擾。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生活中要以一顆平常心接受缺憾。
有兩個在一起工作的木匠,一個姓趙,一個姓孫,客戶要求他們一天之內把他們手頭木材的長度都測量出來。他們的任務量是一樣多的。孫木匠用普通的木匠尺工作,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把自己的木材都測量好了,準備向客戶交差,交差之前他想看看趙木匠是不是也測量好了,只見趙木匠非常焦慮地在用很精準的測量工具工作,孫木匠問他測量得怎么樣了,他回答:“到現在我一根還沒有測量好,總是感覺不是太精確?!?/p>
實際上,再精確的測量工具,都會存在誤差,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精確。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是需要完美的刺激的,很多成功人士都對自己要求精益求精。正是有了這樣的要求,才能讓商家的產品更具有競爭力。但是這種完美只能是無限接近的,無法做到絕對的完美。
個人精神方面的完美主義者,容易產生自戀與自傲的心境,藐視外部世界的概率要遠遠多于認同與包容外部世界的概率,對自己的任何錯誤都精心辯解,但對別人卻毫不寬恕、評頭論足,這無疑會影響同事、朋友甚至家人之間的關系。這種人經常不切實際地提升自己的理想與要求,最終導致自己遠離實際生活的軌道。有時候他們會擔心自己的意見不被采納,使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影響。例如有一個大學生畢業后就非常不適應社會生活,其原因是覺得社會中的人都很愚蠢,自己不愿與之為伍,最終只好將自己孤立起來。而當他得知其實是自己的適應能力太差后,還是不愿意面對現實,因為他實在害怕別人對自己指指點點。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圓,想要變回完整的自己,便到處尋找自己被劈下的那一片。由于它是不完整的,自然滾動得非常慢,于是它欣賞到了沿途美麗的鮮花,它和蟲子們聊天,它充分地感受陽光的溫暖。它找到許多不同的碎片,但它們都不是自己被劈下的那一片,于是它堅持找尋……
直到有一天,它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心愿。然而,作為一個完美無缺的圓,它滾動得太快,錯過了花開的時節,錯過了鳥叫蟲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也許正是失去才使我們變得完整,也許正是缺陷才體現出我們的真實。智者再優秀也有缺點,愚者再愚蠢也有優點。對人多做正面評估,不要用放大鏡去看缺點,生活中“對己寬、對人嚴”的做法,必遭別人唾棄。
完美主義者表面上很自負,內心深處卻很自卑。因為追求完美的人很少看到自己的優點,總是關注缺點。如果一直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就很少有機會獲得足夠的信心,甚至會陷入自卑的境地。
不知足就不快樂,痛苦會常常跟隨著那些過分追求完美的人,并且會令其周圍的人也不快樂。人要學會欣賞別人和欣賞自己,擁有一顆平常心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使人進一步實現下一個目標的基石,同時能夠使我們生活中的心態更加平靜。
上一篇:以己變應萬變
下一篇:以退為進,迂回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