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食抗拒壓力,吃貨哪有什么不快樂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日本有位朋友,去買煤炭想燒炭自殺,結果看見了特價的秋刀魚,便買回家烤了吃。當他吃完之后,覺得生活好像也沒有那么糟糕,于是果斷地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一到年底,大大小小的會議、各種年終總結以及即將面臨的各種人情壓力和逼婚的壓力讓很多人徹夜難眠、脾氣暴躁、悲觀失落……這種年底焦慮癥,在近幾年以高發病的態勢在職場中不斷蔓延。
許多人在面對壓力時總想吃東西,這是因為,當人體面對巨大身心壓力的時候,大腦會將信息傳輸到視丘下腦下垂體,隨后啟動一系列對抗壓力的荷爾蒙作用機制,如腎上腺素分泌激增,使人體快速從肝臟將大量的葡萄糖以及從肺臟將大量氧氣供給至全身血液中,賦予身體活力以應對突然的緊張狀態。對于那些上班族而言,盡管抗壓荷爾蒙有助于應付壓力的來襲,但長時間這樣,抗壓荷爾蒙的分泌會疲乏,因而加速體內鹽分流失、血糖降低,乃至使人很容易感到饑餓。
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在其成名作《廚房》的開篇中說:“在精疲力竭的時候,我經常會深思默想:不知何時辭別今生之際,我愿意在廚房咽下最后一口氣。無論孤身流落寒冷的地方,或是與人共居溫暖的地方,只要那里是廚房,我就能夠直面死亡,毫無畏懼。”
廚房或許是可以令人們獲得些許安慰的地方。下班后忙碌在廚房里,在飄散著油煙味和食物香味的廚房,人會暫時忘記一些處世的艱難,忘記許多煩惱和不愉快。食物除了滿足味蕾需要,還能撫慰疲憊和焦躁,甚至給生活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樂趣。
事實上,零食也可以有效減輕壓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有的人沒有零食就受不了。尤其是對于一些女性而言,零食已經成為她們僅次于正餐的物質糧食。相信絕大多數女性都有買零食、吃零食的嗜好,她們經常去超市買大包大包的零食,放在自己的身邊,便于自己隨時可以拿來吃。她們家里的每個角落都能找到零食的影子,零食成了她們生活的一部分。其實,像這類離不開零食的人,她們的內心是很有壓力的。
一位很年輕的女孩去看病,最近四個月,她的體重增加了20公斤,而發胖的主要原因就是吃了太多的零食。
這位女孩,畢業于外地一所綜合性大學,四個月之前才來到本地。在這之前,她從未離開父母一個人單獨生活,但因為畢業分配,不得不離開父母。對將來懷有很大希望的她,便搬來本地,過著枯燥無味的一個人的生活。
每天,當她從工作單位回到自己的宿舍時,沒有人迎接她,只有冷清、黑暗的空房子,晚餐也得自己動手準備,這就是她每天的生活。她難以忍受這極其孤獨的生活,因此,當她獨自在僅僅只有她一個人的屋子里時,她便會涌起吃的沖動,所以開始亂吃零食,因為,只有多吃零食,心理才能獲得平衡。時間長了,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這次沖動剛平靜,下次的沖動便又襲來,于是,她隨著自己的沖動不斷地吃,到最后一天三餐根本離不開零食。每天,她都會為自己準備很多零食。由此養成習慣后,她更是每天不停地吃零食。
不久后,除了每天吃零食以外,家里的抽屜還必須經常塞滿各種零食,否則她就會感到不安。而且,這種離不開零食的習慣,她也帶到了單位,辦公室的抽屜里經常塞滿餅干、面包,只要一有沖動,也顧不得是否上班,馬上偷偷拿出零食來吃。難怪四個月內會胖了20公斤。
其實造成其行為的原因,是她離開了父母、獨自一個人在外地生活。當心里感覺孤寂時,她找不到別的排遣孤獨感的方式,只有靠吃零食安撫自己。所以,很多人在失意、孤單時,都會有吃零食的沖動,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暴飲暴食的現象。
盡管我們可以用美食減壓,不過還需要選擇健康的飲食,切忌暴飲暴食。
1.情緒不佳可多吃含鈣的食物
當我們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性情急躁、脾氣不好時,可選擇含鈣多的食物,這種食物具有安定情緒的效果。像牛奶、乳酸等乳制品以及小魚干等,都含有豐富的鈣質,吃后會有比較明顯的療效。
2.心情緊張或慌亂,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當我們受到某些刺激或恐嚇,或遇到某些緊張環境,心中產生恐慌時,可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這些食物具有平衡心理壓力的效果。因為,我們在承受某些比較大的心理壓力時,身體會消耗比平時多8倍左右的維生素C,所以應該盡可能地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像菜花、芝麻、水果等。
3.聚會不勝酒力,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
當參加聚會不勝酒力時,心理壓力必然很大。這時,可以多吃些魚蝦、肉類、蛋品、豆腐、奶酪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既可以防止醉酒,又能增強營養效果。而且,牛奶會在胃壁內形成一層保護膜,在飲酒之前先喝上一杯牛奶,既能護胃又能緩解醉酒。
減壓啟示
口欲的滿足是人們最基本的一種欲望。當人們感到孤單無助而又苦于找不到其他的消遣方式時,就會激發他們最原始的一種欲望,那就是吃東西。而在這種情況下,美食,就成了他們排遣壓力、消除孤單的“利器”。
上一篇: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比爾·蓋茨的家教守則
下一篇:真正的強者,決不向所謂的命運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