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之音——鄭衛之音
【點睛之筆】
“鄭衛之音”,是指春秋戰國時期鄭、衛兩國的民間音樂。這一地區早期是商民族的聚集區。
【經典解讀】
武王伐紂滅商后,將其一分為二,分別建立了鄭國和衛國兩個諸侯國,以監視殷商遺民,防其作亂。但武王死后,各國勾結叛亂,周公旦率軍鎮壓,并將該地分封給武王之弟,即康叔永久監管。“鄭衛之音”,實際上就是保留了商民族音樂傳統的“前朝遺聲”。它的旋律奔放、熱情、大膽,也隱含著某種團聚意識,所以獨宗“雅樂”的周王室及其維護者常常對其加以排斥和否定。
鄭國和衛國保存了大量的民間音樂?!对娊洝L》總共有160篇,鄭風、衛風合為31篇,約占五分之一。各國“風”詩,多是短小歌謠,而“鄭風”、“衛風”中卻有一些大段的分節歌,由此可見其音樂結構的繁復變化。精通音樂的魏文侯,對孔子門徒子夏說了這樣的一段話:“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而比魏文侯稍晚的齊宣王則說得更坦率“寡人今日聽鄭衛之音,嘔吟感傷,揚激楚之遺風”,“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他們對于鄭衛之音的評價,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對僵化凝固的雅樂的厭棄,以及對活潑、清新的俗樂的熱愛。
相反,力求恢復雅樂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則“惡鄭聲之亂雅樂也”(《論語·陽貨第十七》)。在系統反映儒家音樂思想的《樂記》中也有:“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闭驗槿寮宜枷朐诼L的封建社會中居于極特殊的地位,故“鄭衛之音”始終是亂世之音的代名詞。然而如今看來,《詩經》中的鄭風、衛風多是直抒胸臆的優秀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愛情詩,描繪了純潔、熱烈、真摯的愛情,把它們看做是亂世之音,未免過于偏激了。
上一篇:國學《為何要稱“五音不全”》賞析
下一篇:國學《爭相圍觀的后果——看殺衛玠》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