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曲樓上
劉招弟
置樓于海之曲,曰海曲樓。海之曲,左襟膠州灣,百里金沙,瑯琊臺出;右翼海州灣,千年煙波,云臺山上。唯海之曲名為海曲,背勢岱宗依天,懷延東海懸淵,日月之升,三光清朗,饋得日照之名。
是日,赧輝初明波光暗,峰上早煙云石紅。凡塵彰開,人間續昨,百家情節,萬戶諸般。
是夜,銀河星瑩霜空疏,蒼波漁火幽瀾連,街市明滅,夢里游思,千窗帷帳,誰人執念。
海曲樓上,斗轉星移;銀杏樹下,幾度春秋。闌窗半開閱世道,卷書微掩溢文懷。
秋涼半許,花意未盡,人醉于書案,夜孤于寢榻。
有客忽至于樓上,無觀風月,不視紅塵,徑取案上雕龍,撫書摩嘆:奈何當年,盞燈幽光拈文曲,意弦慮絲撫玉磬,述簡標月引娥宮,隱籍風骨彰晷景。盡言文心,所雕何龍?所謂,字乃天地之形,文乃天地之心,氣乃天地之渠,道乃天地之運。不知者,珠在篇內;知者,華光于世也。
海曲樓主起而視,孤樓獨身而已。惑之,有客來乎?蝶夢醒乎?然,有得亦。
梅釋寒門,雷推鴉醒;蟬風噪窗,語托雁歸。夏至宵漏煙雨長,冬至更鳴云雪茫。此天之氣也。
圣出軒轅,字動粟雨;堯仁禪讓,周棄朝歌。司馬實錄時空還,二十六史鎖宮關。此史之氣也。
道發李耳,儒得于漢;空門合十,百家諸子。離騷跳脫風雅頌,文山丹心正氣歌。此文之氣也。
賢愚毅怠,瑯函持修;氣質天賦,知行圭旨。岐伯對答素問情,世子履足論語經。此人之氣也。
時海曲樓上三更后,秋分恰遇,金烏路縮惜光淳,桂輪途長憐露清,天之不虛于節氣也。往昔,堯派羲仲測日于湯谷,春分始出。接天時以衡人間,變節氣以賦世態,由此,冷暖律,枯繁預,四時有序,人得春秋。然,湯谷亦海曲樓所在之鄉亦,海曲樓上觀之大矣。天氣、史氣、文氣、人氣,諸氣本為一脈交應乎。
斯時,天星如鍵,陰陽如弦,光華如音,道心如彈,輕清太虛,玄之又玄。
斯時,史書如法,文章如旗、人修如悟,浩然如沛,風骨本源,正之燦然。
海曲樓主欣然伴琴也,所歌自謂海曲天籟。海曲賦形天地兮,融九牧于一境兮,四時交感明晰兮,八風吐息相震兮,秀峰物華迭連兮,碧湖地靈涵韻兮,帷幄俊彥相遞兮,百城風流煙云兮。
曰海:非淵藪無以納川兮,唯磅礴以升日月;云煙鼓蕩陰晴時,潛流相激冷暖間;行舟尋渡千年浪,蜃樓無波何地鄉;百陶千盞推原味,九鼎一鹽盡滄桑;洗得鉛華輕浮意,浪翻碣石詠志詩;淘沙新鷺清風立,鏡影漁夫隨波去。
曰山:分野據空接星勢,列陣蒼原化天風;峰巒如殿飛脊獸,淵谷沉川走滔龍;背負云霧林木知,胸懷雨雪巖石清;天臺祀日歌鼓遠,野寺叩問鐘聲聽;古樹飄轉千歲葉,殘潭照影轉瞬空;名士繩歌結幽勝,人跡張袂如瀑行。
曰湖:仙宇流云墮為水,又生煙波隨意飛;諸山著色云煙潤,半影入箋詩畫心;風雨曾敲波中鼓,虹彩一眸蓮上輝;孤鳥翔興雙飛影,群魚驚避亂碎空;涵養棋坪坊閭間,生息炊煙滿井田;漁歌隔山隨清流,千溪碰面鏡朗天。
一闋方止,意未闌珊。
山海奇境,自有宗元。太昊引源日輪,鳳鳥降接少昊,堯于此地得春分,莒領此域因有國,至海曲,明日照,何曾地鄙?
名地神籍,柱國棟梁。太公出于東海,劉章王封城陽,九仙山下孫臏武,定林寺里劉勰文,史冊載,傳說承,英豪卓耀。
置樓于海曲之上,幸矣!得沐于海曲之天地氣韻,甘霖于日照之人文道慧。海曲樓主自嘆曰:浩然律正,我所融取也;乖戾荼毒,我所剔避也。然比之于圣賢,自知鄙陋也!
圣賢養氣以合天地之正,圣賢所行以厚天地之德。圣賢明通天下之氣矣,一字盛則天下衰,如“欲”之攸關;一事毀則天下敗,如“樸”之相連。所謂字之氣乃文之氣也,文之氣乃人之氣也,人之氣乃朝野之氣也,朝野之氣乃天下之氣也。文字所用乃氣之根所在也,豈不慎乎?
置樓于海曲之上,內澄幽思,外意渺遠。靜矣!然,若問樓之所處何方?一卷書可謂蓬萊舟,一意通可游昆侖頂。惟自心至而始為路也。
上一篇:譚 談《洱海夕照》
下一篇:時今《秋來汀洲舞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