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趙寧
海涅
我是一把利劍,也是一團火焰。
黑暗中我照耀著你們,戰斗開始了,我沖在最前面。
四周是戰友們的尸體,但畢竟我們贏得了勝利。我們雖然勝利了,但四周還躺著戰友們的尸體。勝利的歡呼和送葬的悲歌交織在一起。但歡樂和悲哀,我們都沒有時間。軍號已經吹響,新的戰斗就在眼前——
我是一把利劍,也是一團火焰。
(薛菲 譯)
提起火焰,人們總會想到熱情和光明,因為它能燒毀邪惡,驅走黑暗,尤其是熾熱的革命烈焰點燃的生命之火。那些高唱著“我是一把利劍,也是一團火焰”,身先士卒沖殺在刀光劍影中的無畏戰士,猶如黑夜中掠過的閃電,照亮征途,給人類帶來曙光和希望。
提起利劍,人們總會想到短兵相接的搏斗和那搏斗之后令人肅然起敬的犧牲與光榮。而為真理而戰,縱有流血,雖死猶生。是真正的戰士,既不會因戰友的死亡望而卻步,也不會為勝利的光榮而陶醉不醒,甚至無暇顧及“歡樂和悲哀”,因為他們懂得,犧牲意味著勝利和光榮,而新的勝利和光榮的代價是新的犧牲。于是,他們總是前仆后繼,吶喊著“我是一把利劍,也是一團火焰”,又投入了新的戰斗……
“我是一把利劍,也是一團火焰”,不僅是詩人發自內心的戰斗誓言,也是詩人對戰士由衷的禮贊。被稱為“德國的拜倫”的海涅,在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鼓舞下,熱情抒寫的《頌歌》,以樸素率真,然而熱烈堅定的筆觸,飽蘸激情,直抒胸懷,繪出戰士不畏犧牲,勇往直前的戰斗風采,讀來鏗鏘有力,感人肺腑。特別是開句與結尾相互映照,從戰前的誓言到戰后的吶喊,這劍與火的頌歌,不正深切表達了走遍歐洲尋求真理的青年時代的海涅,追求自由,渴望投身革命、沖鋒陷陣的豪情壯志嗎?詩文通篇雖未談及理想,然而意識到了犧牲,仍舊要繼續沖鋒,戰斗不止。詩人對個體的死亡、暫時的勝利與理想事業最終成功之間的辯證關系的深刻理解,卻又分明表現出其忠于理想、堅守事業,無怨無悔的政治熱忱。
短短的幾行,言簡意濃,引人深思,令人感佩,我們永遠贊美這劍與火的堅貞與熱情!
上一篇:《靳秋田索畫》鑒賞
下一篇:《題辭》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