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俊山
丁潁(臺灣)
當時序的輪子轉到冬的邊緣,又是霧的季節了。
我愛霧。愛她那份來去的飄忽,以及那份凄迷朦朧的美。
她來時,那么悄悄地,沒有一絲聲息。正如詩人所說的:“霧來了,輕輕地以小貓的腳步。”她是那么輕盈、神秘;怕驚醒你的甜夢。
如果你喜歡霧,當午夜夢回,打開你的窗,你可憑欄欣賞她婆娑的身影,翩然而臨,宛若披以輕紗的少女,是那么飄然、柔美。如果你投向她的懷抱,她會給你更多的溫柔、撫慰。你可盡情的與她擁抱,與她化而為一。從她謎樣的情懷里,你可以領悟到宇宙的奧妙,和不可捉摸的人生。有人說“人生如霧”,大概就是指她那份不可捉摸的縹緲迷濛吧!
記得很久以前,有位繪畫的朋友,寫過一幅霧中的曇花,我曾題以小詩:
不是輕紗,亦非淡煙
而是,心靈的抒展——
一朵小詩蕾醒來的朦朧
一種不可觸及的
生命的美
冬的夜晚是多霧的。每在零時過后,我拖著疲憊的腳步,走在回家的路上,整個空間彌漫著濃霧,大地變成白茫茫的海,我是一尾倦游的魚。以一份悠閑的心情,浮蕩于浩渺的煙波,去慢慢欣賞這夜的風景。柔柔的霧絲飄在臉上,我從一日的塵囂里,拾回一份清醒的沁涼。
一切樹木、花草,都沐浴在霧中。生命象一朵投在注滿乳汁的玻璃盌里的花蕾,從靜靜的生之旋律中,我仿佛諦聽到它徐徐地展瓣,又漸漸地凋謝——然后,歸于無涯的空茫。因而許多年青的影子又閃現在我的眼前,可是隨著歲月的遠去,那些閃現的影子也都如霧樣的那么模糊了。即使我還有當年的熱情,也無法再擁抱那些青春的歡笑,以及那些曾使生命激動過的凋謝的歲月了!因此,不管世界是多么的熱鬧,我們也不過是一朵小小的煙花——而且開在霧中。
霧,給人以感受、以啟示。倘若你覺得太陽下的世界大丑、太臟,那么,當你走在霧中,這世界又變得凈化而美麗起來了。霧中,你窺不見一切事物的真貌,所以一切都給你一份美感。其實,人生也當如是,凡事不必太清晰,亦不必太芒露,在生活中如能永遠保有一份含蓄的朦朧,你的人生將會和詩一樣的美呢!
借吟詠冬霧以吐訴人生感受,丁潁的《霧》堪稱渾融自然之作。
不用卒章顯志的章法,也不取隱喻象征的構思,作家只是運作瀟散自如的筆觸,將主客體交織起來,從容不迫地抒寫,然而卻有春雨潤物般的藝術滲透力。
開篇一筆簡潔的交代后,就兀地推出主體的那份深情:
我愛霧。愛她那份來去的飄忽,以及那份凄迷朦朧的美。
于是,下文緊扣霧的“飄忽”和“凄迷朦朧”展開抒寫,一筆一款都在為主體的“愛”提供根據:
霧“宛若披以輕紗的少女”,身影婆娑,步態輕盈,不僅有形姿的柔美,而且有性情的溫柔。在她的懷抱里,“你可以領悟到宇宙的奧妙,和不可捉摸的人生。”所謂“人生如霧”,只有置身霧的縹緲迷濛之中,才能有這種真切體驗,所以霧堪“愛”。
一幅霧中曇花的繪畫,不是無情之作,而是畫家“心靈的抒展”。那畫中的花蕾因霧而朦朧,而有了“一種不可觸及的生命的美”,所以霧堪“愛”。
夜班歸來的途中,濃霧如白茫茫的海,人如一尾倦游的魚,懷著“一份悠閑的心情,浮蕩于浩渺的煙波”,于是“我從一日的塵囂里,拾一份清醒的沁涼”,這霧就更堪“愛”了。
至于霧能讓人體察到樹木、花草之生命的律動,讓人憶起昔日賓朋友好的年青面影,以致讓人領悟“不管世界是多么熱鬧,我們也不過是一朵小小的煙花——而且開在霧中。”所有這些,既寫出霧本身的種種堪“愛”之處,又抒發了主體的種種人生感受,二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顯示了藝術表現的隨機和“化境”。
結尾一段乍看如卒章顯志之筆,其實不然,那是作家換一個角度對霧作出的肯定和禮贊。如果說前文在于吟詠霧自身的美,那么這里是揭示霧還能給這世界創造一種“凈化而美麗”的幻象,“霧中,你窺不見一切事物的真貌,所以一切都給你一份美感。”并且,霧還給人生以啟示:“凡事不必太清晰,亦不必太芒露,在生活中如能永遠保有一份含蓄的朦朧,你的人生將會和詩一樣的美呢!”作家歷盡世事滄桑,飽嘗人生冷暖,那不無歷練的世情感受和人生領悟,都以渾融的筆墨傳達出來,讓人深深嚼味。
上一篇:《霧》鑒賞
下一篇:《青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