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曹增渝
于·列那爾
今晚,魚沒有上鉤,但是,我帶回來一種不尋常的情感。當我伸著筆直的釣竿,一只翠鳥過來歇在上頭。
沒有比他更光彩奪目的鳥了。
仿佛是一朵很大的藍色花朵開在細長的枝條之端。釣竿在重力下彎曲。我屏住呼吸,因被翠鳥當作了一棵樹而感到十分自豪。
我堅信,翠鳥不是因為害怕飛走的,不,他準以為自己不過是從這根樹枝跳到了另一根樹枝。
(蘇應元 譯)
古人稱贊王維“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其實,法國作家列那爾的這節散文詩又何嘗不是一幅妙不可言的繪畫小品?
這是一片靜謐和諧的風景。畫面的中心只有一根釣竿和一只翠鳥。而令人傾倒之處則在于這只翠鳥恰恰停歇在垂釣人伸出的這根釣竿上。
大自然本來是和諧的,寧靜的。問題是人類的活動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破壞這和諧,擾亂這寧靜。即使是只伸出一根細細的釣竿,也足以構成一種挑釁的姿態、一種潛在的威脅。
然而,一只翠鳥飛過來歇在釣竿上了,“仿佛是一朵很大的藍色花朵開在細長的枝條之端。”這就在無意中消弭了人和大自然的對立,又好象大自然伸過來一只友好的、和解的手。對于熱愛大自然的“我”來說,又怎能不感到一陣心弦的顫動,不從心底涌出“一種不尋常的情感”呢?
這當然是一種轉瞬即逝的境界和體驗。然而,卻反映了作者關于人和大自然關系的一種美好的憧憬。
人類本來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是,隨著人類的進化和進步,又必然從大自然中分離出來。特別是進入工業文明以來,人們所關注、所強調的,一直是同大自然的對立和對大自然的改造。這一方面固然激發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在局部范圍內改善了人們的生存條件,但另一方面卻帶來了生態平衡的破壞和環境的污染,從根本上危害著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生物圈的存續。對此,許多有識之士都感到深切的憂慮,由衷地渴望在人與大自然之間重建一種更高層次上的和諧關系。在這種背景下閱讀列那爾這些洋溢著對大自然的迷戀和陶醉的散文詩作品,對于陶冶我們的情感,幫助我們反思人類的行為,不啻一幅有效的清涼劑和解毒劑。
上一篇:《翅膀》鑒賞
下一篇:《老人》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