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從思想或印象形成過程中的思維里的直接引述”。這個術語是法國作家大仲馬于1845年提出來的。他在《三個火槍手》的續篇《二十年后》中寫道:“公爵傾聽著拉·拉梅的內心獨白,臉上露出焦急的神情。”當然,作為一種方法,其實是在古希臘悲劇中就已經使用了的。莎士比亞的戲劇中,這種方法運用得十分純熟。19世紀的現實主義作家,也大量使用過這種表現方法。但意識流*小說的內心獨白,與傳統小說與戲劇的內心獨白并不完全一樣。傳統作品的內心獨白是自言自語或向一旁說話,表現的多是自覺意識。意識流小說的內心獨白則是一種不由自主、自由展開的內心語言流程,是一種內心對話*,它表現的是意識的完全結構層,即弗洛伊德所說的心理分析體系:無意識(無我)、前意識(本我)、有意識(超我)這三個層次。
上一篇:內向派作品分析
下一篇:馮內古特,庫爾特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