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任光文淑慧
鐘敬文
小港橋,在珠江南岸的河南島中。橋的鄰近,有一個村落,名字可忘記了。我去年在嶺南教書時,功課之余,常與二三友人,縱步其間。石橋一具,流水琤琮,太陽斜照的時候,橋影岸然,偃臥于碧波之上,使人的意興悠如。友人說,如果當春漲平橋,更當別饒風致。橋的南邊,為一道石路,兩旁排植古松,郁然蒼翠,對之如異境。松影倒入小溪澗中,有如潑墨佳畫,令人神往不移。友人劉仲英君詩云:
昏晴多明霞,似我醉來容。
春衫立蕭蕭,倚石聽溪淙。
石橋竹林南,南乃有千松:
虬枝相撐持,凌突蒼煙中。
聽說,曾有人把此間的風景,攝制過電影片,惜沒有在銀幕上一見的緣份。
《小港橋》和《松崗》是《羊城風景片題記》中的兩則。題記是作者為贈送豈明老人(周作人)羊城風景片而寫的。
風景圖片,要加上題記,是為了補充照片的不足。一張圖片,只能拍下景物某一瞬間的風彩,而景物不同時空,變幻多姿的神韻,及其與作者情感交融的逸趣,就不易顯示出來。而作為文字這種載體,雖不能給人以直觀的感受,但卻能突破諸多限制,給人以不同方位,多種層次的審美觀照。
《小港橋》的題記,以小港橋為中心,先點出了它的空間環境:江岸、小島、村落。這里既沒有帆影、鳥跡,也沒有人蹤犬吠。在蒼茫空曠之中,一切都凝聚在一個“靜”字之中。小港橋不過是“石橋一具”,質樸而緘默;唯橋下的琤琮流水,使人感到“靜”得幽深,所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寫到這里,作者也許覺得筆下的景物“靜”得過于單調,便選取了夕照橋影、春漲平橋的不同時空的剪影,為石橋增色,又勾畫出橋南的石路、古松、倒影,來襯托石橋,從而達到了靜和美的和諧統一。這靜和美的和諧,使得縱步其間的作者及其二三友人“意興悠如”,“神往不移”。外界景物的聲色具象和主體內心的審美情趣,在這里得到了交融。
臨了,作者又借友人描繪小港橋的詩歌,作為上文的補充、印證,為散文詩增添了詩意。詩中“立蕭蕭”,是竦立的樣子。作者最后還提到有人把這里的景色攝成影片的事,其實作者的短文又何嘗不如影片的引人入勝,逗人遐思呢!
上一篇:《小提琴獨奏》鑒賞
下一篇:《小貓的拜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