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1929年協約國實施的幫助德國恢復經濟以支付賠款的計劃,以計劃的提出者美國銀行家道威斯的名字命名,有助于在經濟上穩定歐洲局勢。道威斯計劃是由德國賠款問題引起協約國列強激烈斗爭的結果。德國賠款問題是戰后長期懸而未決的最復雜的一個國際問題。1921年4月,協約國賠款委員倫敦會議決定德國賠款總額為一千三百二十億金馬克,折合美元為三百三十億元,限四十二年付清。7月斯巴會議決定賠款分配比例是:法國得百分之五十二,英國得百分之二十二,意大利得百分之十,比利時得百分之八,其它協約國得其余的百分之八。德國付出1921-1922年第一期賠款以后,政府收入銳減,財政經濟發生危機,便要求延期支付賠款。英國支持德國的要求,并提出德國延期四年付款、賠款總數減少十分之一的方案。法國強烈反對,因為法國要用賠款償還欠英、美的戰債。德國賠款問題由于法國對英、美和英對美的戰債而更復雜化了。意大利、比利時也不同意英國方案。1923年1月初的巴黎會議未就賠款問題達成協議。1月11日,法國和比利時以德國不履行賠款為借口,出兵占領魯爾區。結果使德國財政經濟更加混亂,并引起了革命危機,法國財政也受到嚴重影響。美、英乘機把解決德國賠款問題的主動權抓到自己手中。
1923年11月30日,根據英國的建議,賠款委員會成立了以美國芝加哥銀行家查理·道威斯為主席的第一委員會和以英國金融家馬肯那為主席的第二委員會。1924年4月9日,專家委員會提出了關于賠款問題的報告書,即“道威斯計劃”,并由7月16日-8月16日協約國倫敦會議通過,獲德國政府同意,于8月30日開始生效。道威斯計劃規定由協約國給予德國八億金馬克復興貸款(10月10日簽訂美、英、法、德四國協定加以落實),幫助德國穩定通貨和平衡予算,以便在復興經濟的基礎上,保證德國償付賠款能力。計劃沒有規定德國賠款總額只規定1924-1925年支付十億金馬克,以后逐年增加,到1928-1929年增為二十五億金馬克。德國應以關稅、對日用消費品征收的間接稅、工業企業和鐵路運輸業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繳付賠款的主要來源,并由協約國主要是美、英監督德國的財政經濟。計劃還規定法、比軍隊撤出魯爾區,作為德國接受“賠款計劃”的條件,以后凡有關賠款問題的爭執,由仲裁委員會解決,不許一國單獨實行“制裁”。
道威斯計劃實施的歷史作用在于:德國借助美、英貸款,穩定了金融,保證了支付賠款能力,這是一個“養雞取卵”的計劃,從而消除了歐洲局勢動蕩的一個不安定因素;為外國資本主要是美國資本大量涌入德國創造有利條件,1924-1929年德國共賠款一百一十億金馬克,而同期獲外國貸款和投資達二百五十億金馬克。德國利用這筆資金恢復和發展了經濟,1927年生產恢復到戰前水平,1929年趕過英、法。這有助于德國和歐洲政局的穩定,而不利于右翼納粹勢力的活動;英、法由于得到德國賠款和向德國投資,增強了償付美國戰債的能力,促進了本國經濟的發展;列強各得其所,矛盾關系得到一定調整。因而,道威斯計劃成為資本主義相對穩定時期在國際關系方面的重要因素。但是,道威斯計劃也包含著不穩定因素,它加強了美國的地位,削弱了法國的作用,激化了各國爭奪國際市場的矛盾。
上一篇:邏輯經驗主義
下一篇: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