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時之坎易逃,而樂處之阱難脫。
【注釋】
坎:道路不平,比喻麻煩、變故。
【譯文】
苦難時候的坎兒容易躲過,而安樂時候的陷阱卻往往難以躲過。
【道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要想保有長久的安樂,須有防患于未然的明智。
有備無患
春秋時期,宋、齊、晉、衛等十二國聯合出兵攻打鄭國。鄭國急忙向十二國中最大的晉國求和。晉國同意后,其余十一國也就停止了進攻。鄭國為了表示感謝,給晉國送去了大批禮物,包括樂師、兵車、歌女以及樂器。
晉悼公見到禮物,非常高興,將歌女分贈了一半給他的謀臣魏絳,說:“你這幾年為我籌謀劃策,辦事都很順利,我們如奏樂一般合拍,真是太好了。現在讓咱倆一同來享受吧!”魏絳謝絕了晉悼公的分贈,并且勸告晉悼公說:“事情之所以辦得順利,首先應歸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同僚們齊心協力,我個人有什么貢獻可稱道呢?還望您在享受安樂的同時,能想到國家尚有許多事情要辦。《書經》上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謹以此句獻給您!”晉悼公接受了魏絳的意見,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清王翚《水閣延涼圖》
上一篇:《曹操袁紹之爭》名言名句解讀
下一篇:《望塵而拜》名言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