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2】道路之爭:工業化還是金融化?
(江涌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3萬字,2015年12月第1版,49元)
△共8章:[1]經濟金融化是金融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2]經濟金融化與新自由主義;[3]經濟金融化與新殖民主義;[4]經濟金融化禍害美國等西方國家;[5]經濟金融化禍害相關發展中國家;[6]工業化能夠徹底改變一國經濟社會面貌;[7]中國工業化遠未完成——還在路上;[8]中國工業化進程面臨中斷危險。
〇世界發展史表明,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是一國實現繁榮富強的關鍵,工業化帶來的收入潮水可以浮起港灣內所有的船,催生培育中產階級,令整個國民經濟受益;金融化根本上是零和游戲,只能讓極少數人獲益而絕大多數人受損,讓中產階級蛻變為負產階級,固化無產階級,惡化賭場資本主義,強化新殖民主義,讓相關后進國家成為先進國家的經濟附庸。
〇金融化是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及金融業精英對經濟運行和經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的過程,是金融資本對實體經濟持續滲透、融合與操縱的過程,是金融資產階級用金融資本的邏輯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格式化的過程。
〇持續推進工業化是中國戰略抉擇:[1]工業化,在適度保護中成長;[2]漸進地、有重點地保護本國工業成長;[3]規制金融,節制資本,推進工業化,避免落入系列陷阱。
〇今天,沒有工業化就沒有城鎮化,城鎮化是工業化的結果;沒有工業化就沒有信息化,工業化是信息化的前提;沒有完成工業化,盲目推進金融化,必將令國家處于附庸與奴隸的地位。只有經歷成功的工業化,現代化才有保障,人的現代化、企業的現代化、社會的現代化都離不開工業化。唯有經歷工業化的成功洗禮,中國才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可能。
〇實踐表明:金融化,不再是經濟自由主義者所鼓噪的“增長”、“發展”、“繁榮”的象征,而是“風險”、“危機”、“崩潰”的代名詞。
〇新自由主義的重構直接推動金融化進程。
〇帝國,蓋指領土遼闊、人口眾多、統治或支配多個民族或邦國、強盛一時的君主制政體國家。
〇發展中國家的莘莘學子奔向美國精心設置的自由主義燈塔——芝加哥大學,滿腹新自由主義經綸、豪情萬丈的“芝加哥男孩”卻幫助祖國與魔鬼達成了交易,使其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〇通過引進——引進——再引進,中國工業化出現了“兩頭重大”(基礎性行業和加工業)、“中間薄弱”(關鍵零部件、重要原材料)的狀況,即“頭重腳輕腰板軟”。
〇工業化強健筋骨、金融化積累脂肪。
〇《世說新語》中“路邊李苦”的故事所揭示的只是一種常理。人世間,凡是越有價值的東西,獲取通常也越費周折。能輕易得到的,往往也不會有多大價值。
〇有重點的彌補“工業1.0”,夯實“工業2.0”與“工業3.0”,積極謀劃與部署“工業4.0”,將獨立自主完整的工業化堅持到底。
(2017年12月30日下午3:50閱畢)
上一篇:輕斷食:正在橫掃全球的瘦身革命
下一篇:非顯著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