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1】持久戰新論:新常態下的中國增長戰略
(趙昌文、朱鴻鳴著,中信出版社,24.8萬字,2016年12月第1版,48元)
△共九章:[1]后發優勢、體制可改革性與政治——經濟生態;[2]崩潰論、反轉論與持久戰;[3]階段論、殲滅戰、速決戰;[4]調整與調控;[5]從消極防御到積極防御;[6]政治家與體制可改革性;[7]企業家與創新導向型改革;[8]有效政府與有為干部;[9]全球化與持久戰。
〇要打好“持久戰”,就要堅持“階段論”,以短期換長期,為結構調整贏得空間;就要做好結構調整和宏觀調控的配合,并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就要發揮政治體制優勢維持乃至增強體制可改革性,推動以塑造創新導向型經濟結構為目標的改革;就要發揮有為干部和有效政府的積極作用;就要改善全球經濟治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〇對于任何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有賴于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產業的不斷升級。
〇需要有為干部,都有賴于干部的信念、智慧、擔當和作為。
〇后發優勢發揮的主要機制是技術引進和消化。
〇政治家是一個群體,有領袖政治家和一般政治家之分。
〇貨幣病、債務病、泡沫病及利潤病。
〇防范和處置金融風險的戰術:“高筑墻、廣積糧、穩釋放”。
〇良好的政治——經濟生態要滿足四個條件:[1]要有廉潔從政、“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2]在總體上保持任期的基本穩定;[3]發展導向型考核評價體系;[4]制度創新驅動型經濟發展模式。
(2017年12月1日晨0:10閱畢)
上一篇:戰勝拖拉(升級版)
下一篇:文明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