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壽娟·水缸底的米
覃壽娟
那時,他八歲,上小學二年級。
每天早上六點,他要翻越一座大山,走上一個小時,到距離十多里外的學校讀書。
由于學校遠,他和村子里幾個讀書的孩子一樣,早出晚歸。每天他要在家里帶上二兩米,作為午餐。
學校很簡陋,一排平房,幾間教室,加上一個不大的滿是黃泥的運動場。不過幸運的是,學校請了一個五十多歲的阿姨,專門給他們煮飯。他們只需要把米放在自己的飯盤里,阿姨就會給每個飯盤加上適當的水,放到大鍋里蒸,中午下了課,他們都能吃上熱乎乎的飯。盡管,菜,只是從家里帶來的一點兒黃豆。上個世紀70年代初,能吃上一餐飽飯,已是不易的事。
一天,他把帶來的二兩米放在自己的飯盤,望著比自己還高的食堂大水缸,他想,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加水進飯盤,不麻煩阿姨了呢?于是,他踮起腳尖,把裝了米的盤子,慢慢地伸進水缸里,掬上水。不料,腳下一滑,飯盤打翻了,那些米,全都散落水里,最后沉到了缸底。
他頓時傻了眼。怎么辦?水缸那么大,能裝得下十幾桶水,那點米,要從水中撈上來簡直是不可能的。向同學借,也不可行。家家都窮,沒有誰會多帶米來學校。學校,也是沒有米囤的。
媽媽煮的早餐,其實無非就是稀飯,加上自家腌制的酸豆角。走到學校,肚子又空了。他最盼望的,就是中午的那一餐飯啊。而且,即使是回家后,他也不敢告訴給父母的,如果說了,只能招來一頓罵,在缺糧少衣的年代,他簡直就是糟踐糧食。
他用小手拍著水缸,急得要哭了出來。
這時,煮飯的阿姨走了過來,問清了情況,看看水缸,又看看水缸底的米,輕輕地撫著他的頭說:“沒關系,阿姨幫你把米舀出來。”“真的,真的可以嗎?”阿姨點點頭。然后開始用水瓢往外舀大水缸里的水。舀出來的水,除了裝在兩只桶外,沒有其他的容器,多余的,只能倒掉。
水是從二里外的一個泉眼挑的,山路崎,這十多擔水,一個人,幾乎要挑上半天。
即使是一個八歲的小孩子,也知道其中的艱辛。
“嘩”,一瓢水潑了出去;“嘩”,又一瓢水潑了出去。
半個小時后,水終于舀完倒掉,那二兩米粒,也被阿姨一點點地撈起來,重新放到他的盤里。
那天中午,他又能吃上了香噴噴的飯。
朋友給我說起這件事,已經過了五十年的時光。五十年,他也由一個少年變成了年逾半百的男人。那個阿姨,想必早已作古了罷。而他甚至不知道她姓甚名誰。
只是,他說的時候,兩眼還有淚光。
穿越五十年的光陰,塵世間的暖,就像藏在衣柜里的錦袍,鋪開來,依舊熠熠生輝。
上一篇:西風·我在遠遠地看著你
下一篇:許冬林·他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