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食鹽喻
【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1]。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2],反為其患。
譬彼外道,聞節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食[3]。或經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餓,無益于道。如彼愚人,以鹽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復爾[4]。
【注釋】
[1] 更為益鹽:再往菜里加一些鹽。
[2] 口爽:味覺被破壞。爽,敗壞、傷害。
[3] 斷食:又稱辟谷,就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斷絕飲食,是一種苦行僧似的修道方法。
[4] 復爾:同樣如此。
【譯文】
從前有個愚蠢的人,到別人家中做客。主人留他吃飯,他嫌菜清淡無味。主人得知以后,便往菜里又加了一點鹽。加鹽后的飯菜變得美味可口了,于是那個愚人自言自語道:“飯菜之所以變得好吃了,是因為加了鹽的緣故,只加了一點點鹽菜就如此好吃,何況再多加一些呢?”那個愚人愚蠢無知,便空口只吃起鹽來。由于一下子吃鹽太多,他的味覺被破壞,便失去了味覺,這才感受到多吃的痛苦。
這就像那些外道中人,聽說節制飲食能夠幫助修行,于是就拒絕進食。他們中有人禁食七天,有人禁食十五天,可是那只是讓自己白白的忍受饑餓之苦,對修行卻沒有一點好處。這就像那個愚笨的人,因為鹽可以使飯菜好吃美味的緣故,就一味地只吃鹽,最終破壞了自己的正常味覺,而那些沒有正確思想的人所采取的方法也同樣如此。
【評析】
文中的這個愚人以其荒謬的邏輯,付諸于極端的行為,以至于自身也深受其害。很明顯,他不知道,世間萬物皆有個“度”,超過了這個度就會適得其反、事與愿違。老子就曾說過:知道滿足,就不會招致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招致危險。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要好好把握,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災禍,才能長久快樂。
故事征引
凡事適可而行適可而止
有一天,佛下山去游說佛法。在路途中,他看到一家店鋪里置放著一尊佛像,還散發著金光,于是他便湊上前去細瞧:原來這是一尊青銅所鑄、形體逼真、神態安然的釋迦牟尼像,佛頓時心中一樂,自言自語道:“如果我能把它帶回寺里,開啟其佛光,并祭祀供奉,這會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佛在那兒轉悠著看了半天,最后忍不住打問老板此物的價錢,店主看到此人愛不釋手的樣子,便要價200兩銀子,還說這是稀有寶物,分文也不能少的。佛聽后,沒有言語就走開了。
佛回到寺里,便召集眾僧談論此事,眾僧問佛:“您打算花多少錢買下它?”佛說:“50兩足矣。”眾僧欷歔不止:“那怎么可能呢?”佛說:“天理猶存,當有辦法,萬丈紅塵,蕓蕓眾生,欲壑難填,得不償失啊,我佛慈悲,普度眾生,就應當讓他僅僅賺到這50兩!”
眾僧聽了,不解地問:“怎樣普度他呢?”“讓他懺悔。”佛笑著說道。眾僧更加不解了。佛說:“你們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于是,佛便先派第一個弟子下山去店鋪里跟老板談價,弟子咬定就45兩成交,店主說什么也不答應,弟子便回山了。
第二天,佛又派第二個弟子下山去跟老板談價,弟子咬定40兩不放,店主還是沒答應,弟子回山。
就這樣,到了第九天,佛派最后一個弟子下山時,所給的價已經低到了20兩。店主眼見著一個個買主一天天地離去,而給的價也一個比一個低,便開始著急了。而在這之前的每一天他都后悔沒有以前一天的價格賣給前一個人,心里也在深深地怨責自己太貪婪。等到第十天時,他便告訴自己:“今天如果還有人來買,無論他給多少錢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便親自下山了。對店主說要出50兩買下它,店主一聽,高興極了,心想:“這沒過幾天,竟然能反彈到50兩!”他便立即出手,高興之余還要另贈佛一具龕臺。
佛得到了那尊銅像,謝絕了龕臺,單掌作揖說:“欲望無邊,凡事有度,一切適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從前有一位老樵夫,到山上去砍柴。那時正是酷暑的季節,所以他走了沒多久就感覺口干舌燥,于是便遍尋山野,想找點兒水喝。幸運的是他竟然在山上發現了一眼清澈的泉水,邊上還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一行字:此處的泉水可以讓人變年輕。老樵夫一看高興極了,急忙喝了一口,果然一下子就變回了年輕力壯的青年。
變回青年的樵夫甚是高興,蹲在水邊看啊看的,心想:自己年輕的樣子又回來了,妻子看到了一定會很高興的。如果讓蒼老的妻子也能喝上一口這里的泉水,便也會像他一樣,重新擁有年輕的容貌。想到這兒,變年輕的樵夫立即奔跑回家。
他剛一進門,老邁的妻子看見重回年輕樣子的丈夫,先是驚慌失措,不敢相認。當丈夫把自己變年輕的秘密告訴了妻子后,妻子欣喜若狂,盤問清楚后便急忙跑到泉邊去喝水。
樵夫在家中邊等著妻子回家,邊想象著妻子變回少女后那嬌美可人的模樣兒,心里既焦急又歡喜。可是左等右等總不見妻子回來的蹤影。最后樵夫等不及了,便上山去尋找妻子。
樵夫來到泉邊,那兒的泉水依然清冽,卻沒有看到年輕貌美的妻子,只見一女嬰躺在妻子的衣服旁號啕大哭。樵夫這下明白了:原來妻子為了不想讓更多的人再喝到這兒的泉水,想把泉水據為己有,于是就拼命地喝,想把泉水全部喝光。
樵夫越想越傷心,本來妻子是想把自己變成青春靚麗的少女,因為不知道適可而止,最后變成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
上一篇:百喻經全集《愚人集牛乳喻》譯文賞析
下一篇:百喻經全集《愿為王剃須喻》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