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取兒耳珰喻
【原文】
昔有父子二人,緣事[1]共行,路賊卒起,欲來剝之。其兒耳中有真金珰[2],其父見賊卒發,畏失耳珰,即便以手挽之,耳不時決。為耳珰故,便斬兒頭。須臾之間,賊便棄去。還以兒頭著于肩上,不可平復。如是愚人,為世間所笑。
凡夫之人,亦復如是。為名利故,造作戲論:“言無二世[3];有二世,無中陰[4];有中陰,無心數法;有心數法[5],無種種妄想,不得法實。他人以如法論破其所論,便言我論中都無是說。如是愚人,為小名利,便故妄語,喪沙門道果,身壞命終,墮三惡道。如彼愚人,為少利故,斬其兒頭。
【注釋】
[1] 緣事:因為有事。
[2] 真金珰:吊在耳垂上的一種真金的裝飾品。
[3] 二世:指現世與后世。
[4] 中陰:指人去世直到脫身轉世間的識身,即前世死至來世受生的中間時期。
[5] 心數法:新譯為心所法,意即人的思維活動。
【譯文】
從前有父子二人,因為有事一同出行,途中突然遇到攔路搶劫的強盜,想奪取他們的財物。當時,兒子耳中戴著一副真金耳墜,父親見強盜突然出現,害怕耳墜被搶去,于是就用手去摘耳墜,可一時又無法摘下。為了拿下耳墜,就斬下了兒子的頭。一見此景,強盜并沒有搶劫財物就跑了。這時,他把兒子的頭重新放到肩上去,可是兒子已經不可能死而復生了。像這種又愚又蠢的人,只會被世人所嗤笑。
凡夫之人也是這樣。為了一點點小名利,胡亂編造一些虛假的言論:有的說人并沒有來生;有的認為有來生,但沒有中陰身;有的說有中陰身,但不認為可產生種種思維活動;還有的說有種種思維活動,沒有種種妄想的論調,也就無法探得佛法的真實。當別人以按照佛陀所說的教法來破斥他的戲論時,他們又說自己的言論中沒有這等觀念。這樣的愚人,為了小名利,就故意胡亂編造,喪失了沙門應修證的道果,等到他們身壞命終之后,必將墮于三惡道中。就像那個愚蠢的父親,為了一個小小的耳墜,就斬去了自己兒子的頭一樣。
【評析】
這是一則佛教寓言,它教導人們怎樣做事才會成大事。故事中這位父親,為了小小的耳墜而砍掉親生兒子的頭,這樣的事看起來是有點荒謬。細想一下,生活中像這樣因小失大的事例也不少。這讓我們知道:以后無論做什么事情,無論進行怎樣的選擇,不可只注重眼前小利,要有長遠的眼光,這才是成事的根本。不要等嘗到因小失大的惡果之后,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故事征引
貪圖享樂,失去自我
很久以前,有兩個商人各有五百人的商隊,在波羅奈地區籌集了金錢、資糧,準備好許多帆船,決定遠行尋寶。他們揚帆起航,乘風破浪,駛向大海深處。
商船在大海中行使了很長時間。有一天,他們突然發現前面有一座寶島出現。在那個島上還有眾多的珍寶、美女,使他們一個個都看得目瞪口呆。
這時候,第一隊商人的頭領看到此景,便說道:“我們舍財舍命去尋寶,辛辛苦苦來到這里,這里的美女、財寶無奇不有,人生一世能享受這些也就足矣,我們不如就住在這里吧!”
可是,第二隊商人的頭領看到此景,冷靜地說道:“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這個寶島無奇不有,但一定不會長久的!”
眾人聽了,正在猶豫不決之際,正好有個天女路過此處,心中憐憫這些商人,便在空中對眾商人說道:“你們在此地雖然能暫時享受一些快樂,但這一切都將不會長久。再過七天,這座小島就會被大海吞沒!”這個天女說完就消失了。
這時候,又有一個魔女從此經過,她想讓這些商人都被大海吞沒,就在空中對眾商人說道:“你們不要走,這個寶島怎么會被海水吞沒呢?如果你們失去這一次機會,這些勾人魂魄的美女、奇異的珍寶,去哪兒找呢?剛才那個天女是騙你們呢,你們可別相信她所說的!”她說完后,也隨即消失而去。
那第一隊的頭領聽后,對他的手下說道:“你們不要相信第一個天女的話,我們還是待在這島上,享受無欲之樂吧!”
第二隊的頭領則對他的手下說道:“你們切莫因為貪享而將性命丟在此地,還是快快裝些珍寶,萬不可貪戀此地。那第一個天女的話真實不虛啊!”
果然,過了七天后,如第一個天女所說,大海的波濤將寶島吞沒了。第二個商隊的人,由于早有防備,都待在船上,所以安然無恙。而那第一支商隊的人,由于只顧貪戀玩樂,都被大海吞沒了。
無盡的貪欲毀掉自己
從前有兩個兄弟,他們自幼失去了父母,兄弟倆相依為命,家境十分貧寒。他們倆終日以打柴為生,生活十分辛苦。但他們從來都不抱怨,而是起早貪黑,一天到晚忙個不停。生活中哥哥照顧弟弟,弟弟心疼哥哥。二人生活雖然艱苦,但日子過得還算舒心。
一天,觀世音菩薩得知了他們二人的情況,決心下界去幫他們一把。這天清早,兄弟倆還未起床,菩薩便來到了他們的夢中,對兄弟倆說:“在遠方有一座太陽山,山上撒滿了金光燦燦的金子,你們可以前去拾取。不過一路艱難險阻,你們可要小心!另外,太陽山溫度很高,你們只能在太陽沒出來之前拾取黃金,否則等到太陽出來了,你們就會被燒死。”菩薩說完就不見了。
兄弟二人從睡夢中醒來,心中很是興奮。他們商量了一下,便一同啟程去了太陽山。一路上,有時遇到毒蛇猛獸,有時遇到狼蟲虎豹,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終于來到了太陽山。這時太陽還沒有出來,滿山遍野的黃金,照得兄弟倆的眼睛都睜不開。看到這一切,弟弟一臉的興奮,顯然沒有了長途跋涉的困頓與疲憊,而哥哥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哥哥從山上撿了一塊較大的金子裝在口袋里,下山去了。弟弟撿了一塊又一塊,就是不肯罷手。不一會兒整個袋子都裝滿了,弟弟還是不肯住手。太陽快出來了,可是弟弟全然不顧。這時他耳邊又響起了菩薩的警示:“太陽快出來了,趕快回去吧!”弟弟卻說:“我好不容易見到這么多金子,你就讓我一次撿個夠吧!”說完他又忘我地撿了起來。
太陽出來了,太陽山的溫度也在漸漸地升高。弟弟看到了太陽,急忙背著金子往回走,可是金子實在太重了,他的步履有些蹣跚,太陽越升越高,弟弟終于倒了下去,再也沒有站起來。
哥哥回到家之后,以撿到的那塊金子為本錢,做起了生意,后來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富翁,可弟弟卻永遠留在了太陽山。
上一篇:百喻經全集《煮黑石蜜漿喻》譯文賞析
下一篇:百喻經全集《牧羊人喻》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