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效王眼瞤喻
【原文】
昔有一人,欲得王意[1],問余人言:“云何得之?”有人語言:“若欲得王意者,王之形相,汝當効之。”此人即便往至王所,見王眼瞤[2],便効王瞤。王問之言:“汝為病耶?為著風[3]耶?何以眼瞤?”其人答王:“我不病眼,亦不著風,欲得王意,見王眼瞤,故効王也。”王聞是語,即大瞋恚。即便使人種種加害,擯令[4]出國。
世人亦爾。于佛法王欲得親近,求其善法,以自增長,既得親近,不解如來法王,為眾生故,種種方便,現其缺短;或聞其法,見有字句不正,便生譏毀,効其不是。由是之故,于佛法中,永失其善,墮于三惡[5]。如彼愚人,亦復如是。
【注釋】
[1] 欲得王意:想得到國王的賞識。
[2] 眼瞤(rún):跳,眼皮跳動。
[3] 著風:受風后眼部痙攣。
[4] 擯:拋棄。這里有驅趕之意。
[5] 三惡:即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有名三涂,三惡趣。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想得到國王的賞識,便問別人說:“怎樣才能得到國王的賞識呢?”有人就告訴他說:“如果想得到國王的賞識,你就必須時時效仿國王的舉止。”這個人隨即來到國王的住所,恰巧看見國王在眨巴眼睛,他便立即仿效國王不停地眨眼。國王問道:“你是生眼病了還是受風寒了呢?為什么不停地眨眼?”他回答國王說:“我的眼沒病,也不曾受風,只是想得到國王您的賞識,剛看到國王您在眨眼睛,所以我故意仿效國王您啊。”國王聽了這話,怒目圓睜,立即叫人對他施加各種刑罰,并下令把他趕出國門。
世上有的人也是這樣。他們想要親近佛陀,以求得到佛的教誨,使自己的道行增長。雖然他們已經親近了佛陀,卻又不能理解佛為了眾生,有意提供了各種各樣很容易掌握佛法的方便之門,為此難免會有一些不當之處。有的佛徒在聆聽如來佛講解佛教教義時,聽見有的說教前后不一致,就對佛陀譏諷詆毀,故意仿效佛法的種種不足之處。正是由于這種緣故,他們在佛學的義理中,就永遠失去了利人利世的東西,最終墮落到地獄、餓鬼和畜生的三惡道中。這樣的人就好像仿效國王眨眼,最終被逐出國門的人一樣可笑。
【評析】
故事中的蠢人為了能得到國王的賞識,居然效仿國王眨眼,殊不知他所效仿的正是國王的不足之處,盲目的效仿惹怒了國王不說,最終還落得被趕出國門的下場。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不少,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內心都可能有一個崇拜的對象,總想把他們當成自己唯一可以效仿的標桿,哪怕是他的一言一行也不放過。但是如果我們只盲目地照單全收,而不懂得揚長避短,我們就真的不會有進步。記住“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才是我們的治學之道。
故事征引
其實自己才是最厲害的
有一只老鼠,看著自己的小女兒一天天長大,眼見也快到結婚的年齡了,于是開始著手給女兒找個好婆家。
有一天,老鼠正在院子里琢磨女兒出嫁的事,猛一抬頭,看到了散發著紅光的太陽。它心中一喜,自言自語道:“太陽力大無比,光芒四射,為什么不讓它做我的女婿呢?”
于是,老鼠匆匆趕到太陽宮,用緩慢的語氣跟太陽說:“太陽,你是找個世界上最強壯、最俊美的,我想讓你做我的女婿,你覺得怎么樣呢?”
太陽聽了,覺得很不好意思,就謝絕說:“可是,我并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好。你看看那邊的云彩,它們要是圍住我,我馬上就會黯然失色。我覺得你還是去找云彩吧,也許它更適合你的女兒。”
老鼠聽了太陽的話,就去找云彩。
云彩一聽,謙虛地對老鼠說:“我哪里有什么大本事,只要讓風兒一刮,我立馬就會七零八落,你還是去找風吧。”
老鼠聽了云彩的話,就去找風,這一次它怕風也拒絕它,于是就親自帶著女兒前往。見了風,老鼠說明了自己的來意,風聽了,也謙和地說:“你的好意我心領了,可是你還不知道吧,我吹了幾百年的塔,塔都沒有被我吹倒,你還是找塔比較合適。”
老鼠有點失望,在無奈之下又懷著最后一點希望去找塔,見到塔之后,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塔停頓了半晌,然后說:“你難道沒有聽見我墻里面有‘沙沙’的響聲嗎?那就是你們在打洞。風雖然吹了百年也沒有吹倒我,但遇到你們,我遲早會被你們弄塌的,現在你說說究竟誰厲害呢?”
老鼠這才恍然大悟,折騰了半天,原來世上還數俺們最厲害。這時候它才覺得把女兒嫁給自己的同類才是女兒最好的歸宿。
上一篇:百喻經全集《五百歡喜丸喻》譯文賞析
下一篇:百喻經全集《人說王縱暴喻》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