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小傳·羅賓森·杰弗斯》
美國詩人。出生在匹茲堡市的一個長老會教徒家庭。從孩提時代起,杰弗斯就隨父母到歐洲游覽。1903年回國后,定居在當時還很荒涼的加利福尼亞太平洋海濱,并在不同大學學習醫學、林業和文學。從1913年開始詩歌創作,淵博的知識常常滲透在他的作品之中。頭兩部詩集《壺與蘋果》(1912)和《加利福尼亞人》(1916)由于墨守陳規,缺乏新意,未受到重視。從此,他便避居蒙特利海濱,總結教訓,研習詩藝,摸索自己的詩路。1924年出版的長詩《塔馬爾》把《舊約全書》中關于遺傳、亂倫和復仇的故事安置于加利福尼亞的新背景之下,表現了詩人對人類的看法,一舉轟動美國詩壇。之后,他幾乎每年都要出版一部長詩與短詩的合集。四十年代初期,由于他反對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聲名狼藉。杰弗斯的詩篇十分獨特,他熱情地贊美大自然,表現的卻是“非人道主義”的悲觀主義,是為了證明現代文明的墮落和命運的短暫。杰弗斯認為,只有“擺脫人性,排除社會,溶化于自然,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找到生命存在下去的意義甚至可能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接受了尼采和弗洛伊德學說的影響。他的詩還經常寫神話和傳說,刻劃神話人物,并賦予它們以時代特色,把象征主義手法和現實主義手法交織在一起,奇景嵯峨,氣勢蒼沛,充滿力量與運動。《自選集》(1938)體現了杰弗斯詩歌創作的高峰。
上一篇:《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的詩集介紹,人物資料簡介
下一篇:《翁貝爾托·薩巴》的詩集介紹,人物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