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小傳·亨希利·海涅》
出生在德國杜塞爾多夫,父親是猶太小商人,經營呢絨生意,后來商業(yè)失敗,貧困而死。母親是一個醫(yī)生的女兒,酷愛文學和藝術,對海涅的成長影響極大。海涅青年時先后在波恩大學、格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就讀,聽過施萊格爾和黑格爾等名師講課。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發(fā)生后的第二年,海涅移居巴黎,其后僅兩次短期回國。1844年,認識馬克思,交往甚多。晚年病情惡化,纏綿于病榻。病逝后,遺體遵照遺囑葬于巴黎的蒙馬特公墓。
海涅從十九歲左右開始,直到臨終前,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早期,受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他特別對拜倫產生共鳴),寫了大量的愛情詩篇,抒發(fā)戀愛的激情和表現失戀的痛苦,這些詩收在1827年出版的《詩歌集》中。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爆發(fā),詩人異常振奮,移居巴黎,創(chuàng)作了數目可觀的政治詩:有政治詩集《時代的詩》(1842)和名篇《等著吧》(1844)、《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1844)等。這時期海涅最重要的作品是政治長詩《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1844)。1845年后,由于大革命的失敗和健康狀況的急劇惡化,海涅的詩歌創(chuàng)作由昂揚熱烈的中期轉入低沉悲壯的晚期,寫了許多懷念家園,慨嘆人生和憤世嫉俗的篇章。有詩集《羅曼采羅》(1851)和絕筆長詩《受難之花》(1856)。海涅的詩,經舒曼、舒伯特、門德爾松等作曲名家譜成歌曲廣為流傳。
除詩歌外,海涅還創(chuàng)作有小說、戲劇、游記及大量論文。
上一篇:《亨利·朗費羅》的詩集介紹,人物資料簡介
下一篇:《亨里克·諾德布蘭德》的詩集介紹,人物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