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歡樂的街》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25 黑白片(無聲) 79分鐘
德國柏林索發爾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喬治·派勃斯特 編劇:維利·哈斯(根據維也納作家胡果·貝陶爾的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格歐多·吉伯 庫爾特·艾爾特爾 主要演員:亞魯·弗爾特(飾樞密顧問魯姆弗特) 葛麗泰·嘉寶(飾格蕾特·魯姆弗特) 阿斯塔·尼爾森(飾瑪麗婭·萊希納) 亨利·斯圖阿特(飾埃貢·施梯爾納) 維爾納·克勞斯(飾肉鋪老板) 瓦萊斯卡·蓋爾特(飾格萊弗) 阿格內斯·艾斯特哈齊(飾雷吉納·魯森諾夫) 埃納·哈遜(飾戴維斯)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一次大戰后的維也納,通貨膨脹、饑餓、貧困縈繞著這個昔日奢華而富足的城市。在包括中產階級在內的廣大人民日益貧困,飽受饑苦的同時,一些人卻乘機大搞投機倒把活動,傾夜之間成為新生的暴發戶。
在一條名叫邁爾休的街道上,人們從清晨便在肉鋪門前排起了長龍,等待購買難得一見的牛肉。好不容易捱到肉鋪開門,肉鋪老板卻掛出了 “今日無肉”的牌子,失望而不滿的人們不肯離去,兇狠的老板便招來警察驅散人群。待排隊的人們散去,那位好色的肉鋪老板卻偷偷地將肉賣給幾個討他歡心的輕浮女郎。
除了與人們生活攸關的肉鋪、面包房老板等家伙此時不可一世外,這條街上還住著幾位能夠“呼風喚雨”的新生的“上層人物”。他們一個是任歐洲中央銀行總經理的魯森諾夫,這個外表道貌岸然,骨子里卻唯利是圖的家伙,原本不過是個籍籍無名的服裝商人,近年他憑著他的狡猾與奸詐,搖身一變而成為一個有錢有勢的新貴;另一個是一家聲名狼籍的旅館的老板娘格萊弗,她以旅館為幌子,暗中做著拉皮條的生意,常招一些年青漂亮的姑娘接待前來尋花問柳的嫖客。
在這條街上還居住著退休的樞密顧問魯姆弗特一家。這位昔日曾在帝國政府任過高官,至今仍以自己的社會等級引為驕傲的前朝遺老,在戰后通貨膨脹的肆虐中,亦難以幸免。在日益貧困的生活中,老魯姆弗特雖然仍在勉強地維持著表面的尊嚴,但是一場災難卻把他一下子從天上打到了地上。原來老魯姆弗特聽信謠言,將他的退休金全部購買了股票。沒想到在魯森諾夫的擺布下,不久交易所破產,老魯姆弗特白白地斷送了手頭全部的積蓄。就在這時,魯姆弗特的女兒格蕾特又因為拒絕上司的調戲也失去了工作,這對他們貧困的生活來說猶如雪上加霜。生活無著的魯姆弗特一家無計可施,只好將一間房屋出租,以維持生計。不久,一位年青的美軍少尉戴維斯成了他們的房客,并與美麗的格蕾特一見鐘情。美軍少尉用硬通貨美元支付房租,這對于陷入困境的老魯姆弗特一家來說,無疑是一種救助,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轉機。然而保守、固執而又自傲的老魯姆弗特卻始終未能拋卻偏見,他總是把這位年青的美軍少尉看成是使他的國家滅亡的敵對國的代表,因此心理上不能平衡。這些終于導致了矛盾的爆發。一天,老魯姆弗特誤將少尉送給格蕾特妹妹的罐頭,當成小女兒因忍受不住饑餓而偷竊少尉的,于是,他出于自尊與對戰勝國的成見,強迫少尉退租了。少尉懷著沉重的心情被迫告別了格蕾特,離開了魯姆弗特一家。絕望的格蕾特為了一家的生活,被迫求助于老板娘格萊弗。格萊弗答應借錢給格蕾特,但卻無恥地提出讓她接待嫖客的條件,作為回報。
魯姆弗特一家的鄰居住著一個名叫瑪麗婭的姑娘,她為了給男友埃貢弄到一筆買股票的錢,也來求助于格萊弗。她答應了格萊弗的條件,干起了妓女的營生。然而當她在旅館里意外地發現埃貢正與一個有錢的女人幽會時,瑪麗婭出于嫉妒,不露痕跡地殺死了她的情敵,然后又出于報復心理將謀殺的嫌疑轉嫁到埃貢的身上。埃貢因此被捕入獄,被判處多年的徒刑。直到這時,瑪麗婭才道出事件的原委,供認了她的罪行。
正當格蕾特在生活與格萊弗的逼迫下,即將墜入火坑之際,老魯姆弗特偶然從一張借款單上了解到了格蕾特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正準備犧牲自己的苦心與處境,他大為感動,并為他的偏見而慚愧。于是他馬上跑到旅館把格蕾特救出,然后又與女兒一起找到戴維斯,請他原諒他的誤會與偏見,最后三個人盡釋前嫌,一同回了家。
格萊弗逼良為娼的丑行終于激起了民憤,人們聚集在她的旅館前,一邊咒罵,一邊投扔石塊;而與此同時,一個為生病的孩子而求助肉鋪老板賣給她一點肉的年青婦女,因不堪那個好色之徒的無恥調戲,拿起一把刀,殺死了這個無恥的家伙。居住在邁爾休這條沒有歡樂的街上眾多普通善良的人們,終于忍無可忍,向那些大發國難財的家伙,發出了憤怒的吶喊,伸出了憤怒的鐵拳。
【鑒賞】
《沒有歡樂的街》是奧地利著名導演喬治·派勃斯特拍攝的一部新客觀派電影的代表作。
1924年,隨著戰后危機年代的過去,德國政治、經濟開始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新的政治、經濟形勢導致德國的精神生活與文化生活產生新的變革,并帶來電影題材與內容的變化。擺脫了政治動亂、通貨膨脹的威脅與饑寒之苦的德國觀眾,這時開始尋求一種新的精神食糧;電影制片人也不再把表現主義看作“為防范革命起義而設置的出氣筒”。他們認識到,表現主義電影的那種逃避現實的幻想題材,暴君與鬼怪幽靈等人物,及其非真實的、怪誕的、令人壓抑的布景,已經與經濟穩定時期的和諧氣氛不相吻合。那種在戰后年代曾為藝術家們所普遍感受過的災難威脅與他們在戰后混亂局面中對現實滋生的一股憤激的情緒,此時也已不復存在。他們對“在心靈內部尋求解決世界未來命運的途徑”已經失去了興趣,相反地,卻對“客體的靈魂形成了極為強烈的感覺”,并由此而產生了“從表現創作者的內心世界而趨向表現現存的外部世界”的轉變。這樣,20年代中期,隨著穩定時期的到來,公眾生活的正常化,表現主義不再時興,達達主義也已平息,開始為以新客觀派與超現實主義為代表的新的藝術傾向所取代。
新客觀派是本世紀20年代后半期盛行于德國的一次文學藝術運動。同表現主義相反,新客觀派的藝術主張是客觀、詳盡、真實地再現現實(其高度逼真地再現出來的現實常具有一種令人恐懼的,甚至超現實的特征),這種直接面對文明世界寫實的表現方法,是對當時居于統治地位,強調主觀感受的表現主義潮流的一種拒絕與反叛。新客觀派的任務僅限于:記錄事實,照像式地反映客觀狀況,而不探求事實的意義;其主要特征是“拒絕提出問題,拒絕表明觀點態度”,無論是其左派,還是右派,都不回答如何改變世界這一根本問題。新客觀派作為20年代后半期盛行于德國的一種文學藝術流派,最先出現在繪畫藝術里,以后又波及雕塑、建筑、攝影及文學等領域。在這一新的文學藝術潮流的影響下,1925年出現了以現實主義為特征的新客觀派電影。新客觀派電影的誕生,給德國電影帶來了一系列題材與風格上的變化;從浪漫—幻想題材變成現實題材; 從表現“赤裸裸的靈魂”到表現“赤裸裸的現實”,從主觀到客觀,從非理性到理性,從抽象到具體,從象征到實際的表現手法。這種變化的結果是,電影創作者攜帶攝影機離開了封閉的攝影棚,走上了街道,捕捉外部世界的現實。
1925年,派勃斯特根據奧地利作家胡果·貝陶爾戰后危機年代發表在維也納的《自由新聞報》上的同名小說拍出他的著名影片《沒有歡樂的街》。派勃斯特與編劇威利·哈斯在改編這部小說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將原小說中的謀殺、偵破情節加以壓縮,同時加重了影片社會性的描畫。影片真實地展現了戰后饑餓與通貨膨脹年代維也納的社會與生活圖景,并將貧富兩種社會階層進行對比:借戰爭與通貨膨脹之機大發橫財的投機商們,突然成為新生的暴發戶,成為左右人民命運的人物,而普通的老百姓卻窮愁潦倒,為生存苦苦地掙扎;在燈火通明的豪華賓館里,富人們過著花天酒地的奢糜生活,而窮人卻在他們昏暗、陰冷的房間里,忍受著饑寒交迫的煎熬;街頭上,面呈菜色的人們排著長龍等待購買一點久違的牛肉,而肉鋪老板卻把大塊的牛肉扔給他的看家狗; 伴隨著生活的貧困而來的是道德的淪喪,無數良善的青年女子被逼為娼,維也納處處妓院興隆,紅燈高照……除此而外,影片還著重通過魯姆弗特一家的破產與瑪麗婭的命運,描寫了中產階層的貧困化,以及貧困給人們,特別是女人帶來的出賣靈魂、出賣肉體的惡果。肉鋪一場戲,就集中地向觀眾揭示了婦女所面臨的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肉是有的,要買,那就得先奉獻出你自己的肉來。而格蕾特與瑪麗婭的命運恰好就說明了,賣淫是挽救她們免于貧困與饑餓的唯一途徑。“性與它在當代社會環境中的價值,是派勃斯特與整個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電影的主要題材……派勃斯特在一個個人臉上逡巡,把罩在他影片人物臉上的假面具扯下,向我們揭露他們曖昧的欲念”。派勃斯特通過這部影片不僅揭示了個人悲劇與不公正的社會之間的關系,而且對金錢對人的奴役提出了道德抗議。
這部影片的演員陣容強大,其中不僅有來自丹麥的著名影星阿斯塔·尼爾森(飾瑪麗婭)與曾在著名的表現主義電影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中扮演過瘋人院院長卡里加里博士的維爾納·克勞斯(飾肉鋪老板)等名演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瑞典才出道不久的葛麗泰·嘉寶在這部影片里塑造了格蕾特這樣一個端莊、純潔而又擔驚受怕、哀婉動人的少女形象。這是嘉寶自1921年從影后在故事片中扮演的第一個重要的角色。嘉寶細膩、委婉的出色表演,使她受到國內外廣泛的注意。正是這一角色塑造的成功,使她拍完這部影片之后便應好萊塢米高梅公司之邀來到美國,從此走向世界,終于成為 一代著名的影星。
上一篇:《沉睡》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泥人哥連出世記》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