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斯費拉圖》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21 黑白片(無聲) 63分鐘
德國柏林普拉納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弗里德利希·茂瑙 編劇:亨利克·伽蘭(根據愛爾蘭作家布瑞姆·施托克的小說《德拉庫拉》改編) 攝影:弗利茨·阿爾諾瓦格納 貢特·克拉姆夫 主要演員:馬克斯·施萊克(飾奧洛克伯爵/諾斯費拉圖) 古斯塔夫·馮·瓦根海姆(飾托馬斯·胡特) 格蕾塔·施略德(飾愛倫) 亞歷山大·格拉納赫(飾克諾克) 馬克斯·內姆麥茨(飾船長) 約翰·高托夫特(飾布爾沃教授) 喬治·亨利?!な┠蜖?飾哈爾丁) 盧特·蘭茨霍夫(飾安妮) 古斯塔夫·鮑茨(飾西沃斯教授)
【劇情簡介】
托馬斯與愛倫是生活在港口城市維斯鮑克的一對幸福的新婚夫婦。托馬斯在一個性情怪癖的房地產經紀人克諾克處任職。一天,克諾克委派托馬斯前往特蘭斯西爾瓦尼,向那里的一位名叫奧洛克的伯爵兜售維斯鮑克的一幢空閑多年的老舊房屋??酥Z克向托馬斯交待完任務后,狡黠而又有幾分詭秘地對他說:“您將不虛此行,因為這次旅行將能使您掙到一大筆錢。當然,去這么一趟也不容易,一路上會吃些苦,流些汗,到那兒之后說不定也許還要付出點血。”托馬斯聽了克諾克這一番使人摸不清頭腦的話,百思而不解其意。新婚燕爾的妻子愛倫則本能地感到此行兇多吉少,但她未能阻止住丈夫接受克諾克的委托。托馬斯最終還是決定前往特蘭斯西爾瓦尼,進行這次神秘的旅行。托馬斯將心愛的妻子愛倫安頓在朋友哈爾丁家中之后,便匆匆地上路了。
托馬斯乘坐馬車,晝行夜宿,途中不敢稍怠。當他來到喀爾巴阡山地區之后,便覺得那里靜謐的景況與森然的氣氛與前相比迥異。而且更令他不解的是,在他投宿的一家小客棧里,當人們得知他要去的地點時,竟然全都驚慌誠恐地躲避著他。晚上,托馬斯在他的床頭發現了一本關于吸血鬼的書,他好奇地打開書讀了幾頁,然而書中那些充滿迷信色彩的無稽之談沒有引起他多大的興趣,他隨手把書丟在了一邊。第二天清晨,當托馬斯要離開小客棧時,卻不知怎么鬼使神差地竟又將那本書塞進了他的旅行包內。小客棧的店主與那里的客人發出的警告,最終沒有能阻止住托馬斯繼續前行。托馬斯離開小客棧又走了一程之后,為他駕車的馬車夫便死活不肯再往前走,于是他只好以步代車,繼續前行。托馬斯沒走多遠,只見由一個蒙面的馬車夫駕駛的一輛黑色馬車朝他疾駛而來。馬車來到托馬斯面前嘎然停住,那個穿戴奇怪的馬車夫跳下車,躬身請他上車,然后載著他向前狂奔起來。不一會他們終于來到奧洛克伯爵的宮堡前。等托馬斯下車后,只見那輛黑色馬車旋即又急馳而去,須臾便不見了蹤影。
正在這時,宮堡里里外外的門像是被一支無形的魔手一下子打開了,托馬斯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沒等他回過神來,只見奧洛克伯爵已經站在了他的面前。使他心生疑竇的是,眼前站立的這位身形枯槁、面容瘦削、神色陰沉的伯爵竟與剛才為他駕車的馬車夫頗有些相似。
托馬斯受到奧洛克伯爵的歡迎和招待。托馬斯在用餐時不慎用刀弄破了手指,鮮血從手上一滴滴地滴下時,伯爵眼睛一亮,迅即跑了過來,抓住托馬斯的手,竟急切地在傷口處吮吸起來……這時,托馬斯方才意識到,原來伯爵就是書中所寫的吸血鬼諾斯費拉圖。當伯爵看到托馬斯帶來的裝在一個圓形小像框里的愛倫的畫像時,又露出貪婪的目光,情不自禁地說: “啊,您妻子的脖子真是美麗動人……”當他得知,向他兜售的房子恰巧就在托馬斯與其愛妻居住的房子的對面時,他毫不猶豫地便簽下了購買的合同。當晚深夜,諾斯費拉圖悄悄地潛入托馬斯的房間,又來吸吮托馬斯的血。而在這同一時刻,遠在維斯鮑克的愛倫忽然從睡夢中 一下子驚醒,坐了起來,一種幻覺使她仿佛看到了身處危境的托馬斯,不住地呼喚起他的名字來。哈爾丁夫婦以為愛倫生了病,連忙將布爾沃醫生請來。醫生聽愛倫講述了她的夢境之后說:“我想,一定是你的靈魂在夜里聽到‘死亡鳥’的叫聲了,看來諾斯費拉圖又鼓起了它的翅膀?!?/p>
第二天清晨,托馬斯意外地發現他的脖子上有幾個紅紅的血印,并且被鎖閉在房間里。透過窗戶,他看到諾斯費拉圖正將一大批棺材碼在一輛車上,然后躺進最上面的一口棺材里,于是,那輛車像是被一支無形的魔手操縱著離去。托馬斯預感到諾斯費拉圖一定是奔他的妻子愛倫而去的,心急如火。他費了好大勁兒從窗戶上逃出后,便驚慌失措地火速往回家的路上趕。與此同時,諾斯費拉圖則借助一艘帆船,取道海路將他的那些棺材運往維斯鮑克港。沿途,帆船所經之處,全都出現了瘟疫。船上的船員也一個個地死去,船長是最后一個死在舵輪上的。諾斯費拉圖成了新船長,他乘著帆船最后與從陸路上趕回來的托馬斯幾乎同時到達了維斯鮑克。
諾斯費拉圖在他新購得的房子里住下了,晝伏夜出。隨著他的到來,小城隨即也鬧起了瘟疫。市政廳曾派人對那艘新到港的,然而空無一人的帆船進行了一番調查,結果在航海日志里發現了瘟疫曾經在船上肆虐的記錄,并在每具尸體的脖子上幾乎都發現有兩個紅紅的血印。但是沒有人能對這些人神秘的死去做出解釋。隨著諾斯費拉圖的到來,那個名叫克諾克的房地產經紀人不知何故也變得十分煩躁不安,后來竟發了瘋,被送進監獄,監管起來。但他很快又乘機逃了出來,于是全城的人都參加了對他的追捕行動,因為他們都認為他與瘟疫有關系,抓住他便可控制瘟疫的蔓延。然而當克諾克再次被捕獲后,他卻聲稱,他不能,也不愿意使小城的人們免受這場由他的“師傅”所造成的災難。
聰穎的愛倫警惕地思考起這些不尋常的事件的來龍去脈與其中的奧妙。她不顧托馬斯的阻攔,讀起那本關于吸血鬼的書,書中的一句話深深地吸引住了她:“當其它的解救辦法都無濟于事時,如果有一位純潔而又無所畏懼的女士能夠挺身而去,將吸血鬼拖到第一縷晨光出現,那么它就將會在陽光之中化為烏有?!睈蹅愖x到這里,決心為拯救小城的蕓蕓眾生獻出自己的生命。
深夜,愛倫感覺到吸血鬼正向他們的房子走來,她忙把托馬斯呼喚起來,讓他快去將布爾沃醫生請來。房間里只剩下愛倫一個人,吸血鬼諾斯費拉圖悄然地朝她走來,他來到床前,深情地看著美麗的愛倫,激動得難以自持,然后俯下身子,朝她白皙、動人的脖子吻去。愛倫雖然心里恐懼得發抖,但她為了拯救全城人的生命,仍然想方設法與吸血鬼周旋,一直把他拖到了晨曦微露的時刻。及至吸血鬼發覺大難臨頭,準備逃跑之際,第一縷晨光已射進了屋內。當托馬斯與布爾沃醫生匆匆趕到時,吸血鬼諾斯費拉圖已然在陽光的照耀下頹然倒地,化為一堆灰燼。美麗的愛倫也為此付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她用她的死換取了全城人的新生。
【鑒賞】
《諾斯費拉圖》是德國著名無聲片大師茂瑙于1921年拍成的一部成名作,也是他從影后拍出的第10部影片。
1919至1924年,德國曾出現了以《卡里加里博士》(1919)為代表的一批表現主義電影。這些影片在題材上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大多講述的是一些可怕而又荒誕的、非現實的幻想故事,影片主要人物或是專制暴君,或是幽靈鬼怪,幾乎都是一些“惡魔附體的權勢人物的化身”。這樣,在表現主義電影中便形成了“以置身于暴政與混亂之間的靈魂為基本主題”的定勢,使“恐怖、幻想和犯罪成為表現主義電影最顯著的特色”。茂瑙的《諾斯費拉圖》亦是其中的一部。在這部具有表現主義風格的幻想恐怖片中,茂瑙將他在《福格爾呂特城堡——揭示一個秘密》中便已顯示出的對幻想、神秘、恐怖與悲劇性題材的偏愛,進一步地發展,并取得了更大的成功。本片問世之前,吸血鬼的故事還只是存在于歐洲一些國家的傳說或某些浪漫派文學作品之中。而施托克的小說《德拉庫拉》發表之初也未引起讀者的多大注意,直至近30年過后,1925年在其遺孀的推動下首次被搬上戲劇舞臺,才使這部小說開始出名。由此可見,茂瑙是將傳說中的吸血鬼形象地搬上銀幕的第一位電影導演。他在這部影片中極富創造性地塑造的那個令人可怖,又為廣大觀眾能夠認同的吸血鬼諾斯費拉圖的形象,是一個身形枯槁、面容瘦削、臉色蒼白、眼球突出、目光遲滯、神色陰沉的人,他長有一個像雞蛋殼一樣光禿禿的頭頂、一雙像蝙蝠一樣的大耳朵、幾顆像老鼠一樣尖利的牙齒、兩只像獸爪一樣的手……走起路來身子直挺挺地,邁著像木偶人一樣踟躇、僵板的步子。這是一個慣常在深夜里同野狼一同嚎叫的人形獸類。他所到之處,瘟疫流行,人畜死亡,墓碑林立,哀鴻遍野、城市荒蕪。它像戰爭一樣地毀滅一切,帶來災難。對于這一人物,德國著名影評家克拉考爾曾經寫到:“《諾斯費拉圖》這部影片所傳播的恐懼感源于一個吸血鬼,它象征著瘟疫……同阿提拉一樣,諾斯費拉圖也是一種無異于瘟疫那樣的‘上帝災難’……它是一個棲身于傳說與童話王國之中的,嗜血成性,專靠吸人血而過活的暴君形象。”值得稱道的是,扮演諾斯費拉圖的演員馬克斯·施萊克十分出色地完成了這一“暴君形象”的塑造任務。盡管茂瑙之后又有一些以吸血鬼為題材的影片問世,但是相比之下,茂瑙影片中由馬克斯·施萊克所塑造的吸血鬼形象,至今仍然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鬼合一的形象。
茂瑙在本世紀20年代初拍出這樣一部影片并非偶然,這除了與他本人對幻想、神秘、恐怖與悲劇性題材有所偏愛外,還與當時德國的社會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意志帝國的戰敗而告終。戰后的德國,政治上動蕩不安,革命與反革命勢力進行著殊死的搏斗,經濟上蕭條,通貨膨脹加劇,工人大批失業,人民飽受饑寒交迫之苦,一些資產階級人物乘機大發國難財……在這種戰后危機年代的大背景下先后誕生了德國 “表現主義電影”與“室內劇電影”,它們“像一面巨大的哈哈鏡那樣反映了德國社會動蕩不安的情況”。正像表現主義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是以一種“變形的比喻”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反對戰爭,反對專制、獨裁的國家權威的態度那樣,茂瑙的《諾斯費拉圖》也不是直接地,而是采用一種影射的方式,即以影片中的諾斯費拉圖這一游離于惡夢與現實之間的人獸合一的形象,影射那些在德國魏瑪共和國成立初期,利用內戰混亂局面在現實生活中肆虐作亂的吸血鬼與暴君的。為此,茂瑙在這部以吸血鬼為主人公的影片中并沒有過多地去追求一種恐怖效果或嗜血的場面,而是著意于表現一種潛在的、深層次的氛圍與意境,這樣,他在這部影片中所暗示的內涵,實際上遠遠大于他所展示的內容。
在影片中,茂瑙運用了很多表現主義電影慣常使用的光影手段與效果,如吸血鬼出場時照在他身上的那令人恐怖、抖動閃耀的反射光,他投在墻壁上那不斷地擴大,最后竟突破銀幕空間,像是朝著觀眾直撲而來的巨大黑影,都給觀眾以一種威脅感。此外,影片中那在森林中疾駛的馬車、夜晚凄唳呼號的群狼,突然驚恐不安的馬匹,吸血鬼諾斯費拉圖深藏的喀爾巴阡山中的神秘宮堡、狂風呼號的東海,那在海浪中搖擺得幾乎傾覆的帆船,它那令人窒息的船艙,那些在里面聚眾肆虐的老鼠,以及諾斯費拉圖到達維斯鮑克后,他在其中晝伏夜出的那幢張著一個個黑洞洞窗戶、空無一人、年久失修的樓房……也都無不給人以一種神秘與不祥的聯想,使這些畫面超過一般的具象意義,而具有一種作用于觀眾潛意識的心理效應。與當時許多德國電影導演多在攝影棚內復制外景的慣例有所不同的是,茂瑙更喜歡在他的影片里使用真實的外景鏡頭。在這部影片里,茂瑙不僅借用黑黝黝的森林、奇形怪狀的樹木、彌漫的霧氣與夜幕的降臨等來增強影片的恐怖氣氛,預示可怕的事情即將發生,而且還
借用一些表現美好風光的鏡頭,如春天的天空、野花競放的草地、郁郁蔥蔥的山林、靜謐的海灘、風光旖麗的小城維斯鮑克的街巷,為影片增加了某些抒情的色彩,使觀眾的神經在恐怖緊張的情節中得到某種緩解,同時這些展示美好風光的畫面還起到了與諾斯費拉圖藏身肆虐的恐怖領域對比的作用,從而達到一種有張有弛,張弛交替,乃至“欲擒故縱”的目的。
德國從浪漫派文學派生出來的幻想、神秘、恐怖題材影片,以及由此而誕生出來的表現主義電影,大多是遠離表現愛情的。而茂瑙的這部影片在內容上與其它表現主義電影則有所不同,它不僅是一部恐怖影片,而且也是一部愛情影片,——一部涉及托馬斯、愛倫與吸血鬼諾斯費拉圖三角關系的影片。在影片中,有這樣幾個富有點題意味的鏡頭:當托馬斯乘坐馬車跨過橋,來到諾斯費拉圖的宮堡前時,天空中閃現出二個巨大的字母——“愛情”,這無疑是茂瑙為這部影片所做的一個點睛之筆;當諾斯費拉圖在托馬斯隨身帶來的小畫像上看到愛倫那白皙而動人的脖頸時,他流露出來的那種貪婪的目光,以及諾斯費拉圖深夜來到愛倫的房間,向愛倫俯下身子,吮吸她的血,這些都是一種性的象征與激情的畫面。而當愛倫得知,只有誘騙吸血鬼才能將全城居民從一場可怕的瘟疫中拯救出來時,她毅然選擇了自我獻身的方式,以她的鮮血與年青的生命換取了小城蕓蕓眾生的新生。
上一篇:《警察故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誰也不想死》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