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54 黑白片 107分鐘
意大利龐蒂-勞倫蒂斯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費德里科·費里尼 編劇:費德里科·費里尼 恩尼歐·弗拉德阿諾 圖利奧·平內利 攝影:奧賽羅·馬特利 主要演員:朱麗葉塔·瑪茜娜(飾杰爾索米娜) 安東尼·奎恩(飾藏巴諾)里查德·巴塞哈特(飾“瘋子”)
本片獲1954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1956年紐約影評協會最佳影片獎,美國影藝學院最佳外語片獎
【劇情簡介】
影片講的是三個浪跡江湖的賣藝人的故事:身強力壯的藏巴諾、瘦弱的“瘋子”和弱智姑娘杰爾索米娜。
在意大利南方的一個海濱小鎮上,杰爾索米娜的母親把她的弱智女兒賣給了江湖藝人藏巴諾,淚眼汪汪地看著他把女兒拉上摩托篷車飛馳而去。
在藏巴諾的教導下,杰爾索米娜學會了打鼓和吹號。在城鎮的廣場上,藏巴諾一身賣藝人打扮:赤膊、皮護腕、短褲、寬腰帶、皮靴,不斷地演出他的僅有的兩個節目:掙斷鐵扣和槍打鵪鶉。杰爾索米娜身穿條紋汗衫和破破爛爛的裙子,替他伴奏,并充當“鵪鶉”。她總冥有機會上館子飽餐上一頓。在藏巴諾找女人快活的時候,她被孤零零地扔在路邊,蜷縮在一堆破布里。
杰爾索米娜試圖打聽藏巴諾的身世,但她什么也問不出來。藏巴諾像一頭野獸,除了動物本能以外,完全缺乏常人應有的理智和感情。杰爾索米娜很快就厭倦了流浪生活,有一天乘藏巴諾找女人過夜的機會,偷偷沿公路朝家鄉的方向逃走了。
杰爾索米娜在歸途上遇見了一個表演走鋼索的流浪藝人“瘋子”。她對他的技藝贊賞不已。正在這時,藏巴諾的摩托篷車追上了她。她挨了一頓打,重又被扔進了篷車。當晚,藏巴諾和“瘋子”被一個巡回雜技團的老板看中,讓他倆同臺演出。“瘋子”棋高一著,在觀眾心目中占了上風。藏巴諾懷恨在心,總想伺機報復。
演出結束后,在月光如水的廣場上,響起了“瘋子”的琴聲。他拉奏的一支17世紀的曲子凄婉動人,不僅引起了杰爾索米娜的鄉思,并且使她朦朧地感覺到了她對愛情的需要。她朝坐在篝火堆邊的“瘋子”走去,但他趕緊要她離開,以免生事。在篷車里,藏巴諾早已呼呼入睡,孤獨的杰爾索米娜毫無睡意,靜靜地聽著琴聲。
藏巴諾和“瘋子”終于打起來了。導火線是“瘋子”想讓杰爾索米娜替他的走鋼索表演伴奏。一場斗毆使藏巴諾進了監獄,“瘋子”也被雜技團辭退。杰爾索米娜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她去找“瘋子”,“瘋子”告訴她應當留下等藏巴諾出獄,并摘下自己的項鏈送給她留作紀念。然而,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當藏巴諾被警察關押了一天后在監獄大門外看到她時,卻絲毫無動于衷,她被像一頭動物似地拋上了篷車,繼續著流浪的賣藝生涯。
摩托篷車來到了一處海灘。杰爾索米娜滿懷柔情地對藏巴諾說,以前她總想回家,現在倒不大在乎了,因為“我和你在一起,就像在家里一樣。”但藏巴諾卻冷冰冰地回答說,“當然嘍,你在家老是挨餓。”杰爾索米娜被他的冷漠所激怒,突然大罵起來:“你是個畜生!”
又一個傍晚。摩托篷車停在一座修道院門前。愈下愈大的雨使他倆不得不在修道院的干草房里借宿。杰爾索米娜怯生生地問藏巴諾愿不愿意娶她,但她得到的回答是粗重的鼾聲。她憂郁地拿起小號,輕輕地吹起“瘋子”用小提琴演奏過的那首17世紀的曲子。
摩托篷車又上路了。在公路邊上,藏巴諾發現“瘋子”正蹲在那里給他那輛破舊的小汽車換輪胎。他停了車,來到“瘋子”跟前,挑釁地瞪著他。一場惡斗開始了。“瘋子”不是藏巴諾的對手,被打得倒地不起。杰爾索米娜大驚失色,哭叫著撲上來拽住藏巴諾的胳膊,但完全無濟于事。“瘋子”終于被打死了。藏巴諾兇狠地把尸體扔下了路邊的山谷,接著又把破汽車推了下去。他把杰爾索米娜拉上篷車,飛馳而去。
路邊的兇殺使杰爾索米娜的精神崩潰了。她不吃不喝,整天流淚不止,嘴里喃喃地重復著“瘋子,瘋子”。藏巴諾對這個“累贅”深感厭惡,她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從車里搶出一堆破布,放在墻根,一面平靜地說,“是您把他打死的。當初我想離開你,是他勸我留下來等您的。”她長長地嘆了口氣,便靠墻躺下,閉上了眼睛。藏巴諾默默地把她的舊衣服打成小包,連同她的小號一起放在她身邊,開車走了。
很多年后,藏巴諾隨著一個小馬戲團流浪到了一個濱海小鎮。在一排棚屋前,他忽然聽到了一個女人的歌聲,那熟悉的17世紀小曲的調子使他若有所思地停了步。他循聲找去,發現唱歌的是一個正在晾曬衣服的年輕女人。她顯然不是當年的杰爾索米娜。藏巴諾急切地向她打聽是從哪里學到的這支歌。年輕女人告訴他,在四、五年前,有一個賣藝的姑娘,經常用小號吹這首曲子,她聽熟了,便跟著唱了起來。她還告訴他,那是個神經不太正常的姑娘,不久后就死在了這個小鎮上。她望著勃然變色的藏巴諾,忽然感到不知所措了。
在夜幕中,神情茫然的藏巴諾跌跌撞撞地來到闃無人跡的海灘上,像一頭受傷的野獸似地嚎叫著,痛哭著。月光如水,海浪洶涌,這哭聲傳得很遠很遠……
【鑒賞】
《道路》是費里尼的第三部獨立執導的影片。在此之前,盡管他已經從影15年之久,并由于參加了《羅馬,不設防城市》、《游擊隊》、《兩分錢的希望》等著名新現實主義影片的編劇工作而小有名聲,但作為導演,還只拍過《白酋長》和《浪蕩兒》兩部影片,成績平平,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道路》的劇本剛完成時,龐蒂和勞倫蒂斯先是拒絕投拍,認為它缺乏票房價值,后又建議由勞倫蒂斯的妻子西爾瓦諾·曼加諾和勃特·蘭開斯特爾來擔任男女主角,但是費里尼堅持不修改劇本,堅持要由他的妻子朱麗葉塔·瑪茜娜和安東尼·奎恩來主演。最后,龐蒂和勞倫蒂斯讓了步,而誰也沒有預料到,影片拍成后,不僅在國內外賣座成績極好,而且在此后的年代里,竟破紀錄地在50余個國際電影節上屢屢獲獎,使費里尼一躍而為聞名遐邇的電影導演。繼《道路》之后,費里尼又陸續拍出了《騙子》(1955)和《卡比利亞之夜》(又譯《她在黑暗中》,1957),完成了他的“孤獨三部曲”。
費里尼是一位引起頗大爭議的導演。他從50年代開始拍片很多,目前以70歲的高齡仍然活躍于影壇。他之所以引起爭議,是因為第一,他拍攝的影片成功之作與失敗之作參半,質量起落很大;第二,他作為編劇,參與奠定了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一些創作原則,如高度關心意大利普通人民的政治經濟處境、真實表現他們的日常生活等,但他作為導演,又從《道路》開始率先背離新現實主義的道路,淡化政治,人物刻畫上向內轉并愈來愈走向心理神秘主義(《8 1/2》、《樂隊排練》等)。
《道路》是人們公認的意大利戰后電影的一部轉折性作品。它在審美視角上的內心化、個人化和技巧上的反戲劇化、反情節化邁出了引人注目的第一步。它在某種意義上是50年代中期崛起的西方現代主義電影的引路之作,其新穎、獨特的創造精神也是它能獲得如此眾多國際性獎賞的一個主要原因。然而,反對它、激烈批評它的人,尤其是在老一代的新現實主義者中間也為數不少。某些意大利政界人士還曾強烈抗議政府同意出口這部“描寫意大利普通公民的卑鄙和無道德”的影片。當然,意見分歧的根源是政治立場的不同或電影功能觀念的不同,而就影片本身的美學完整性而言,《道路》無論如何是一部不容忽視的作品。
《道路》描寫的是流浪賣藝人的貧苦生活,就題材而論,它似乎并未離開新現實主義的范圍,然而,它同50年代初期新現實主義影片的一個重大區別,在于它完全忽略了題材的社會性內容。藏巴諾和“瘋子”的經濟處境誠然是悲慘的,但他們的痛苦卻與物質生活或政治處境全然無關,前者是獸性的化身,他幾乎不知道什么是痛苦,他打死“瘋子”不是出于感情上的妒忌,而是出于職業上的自卑,他只是在多年之后獲悉杰爾索米娜的死訊時才突然出現一次“人性的爆發”。后者因孤獨而痛苦,因他的細膩感情找不到依托而痛苦,但這是一種深藏于內的、只能意會的痛苦,在表面上仍然是活得非常瀟灑的。作為影片主人公的杰爾索米娜智力低下,滿足于溫飽,對一切逆來順受,她對“瘋子”的感情和對藏巴諾的失望,只是她身上的人性的初級萌動,是她作為一個女人的價值的朦朧覺醒。這三個人物固然各有其代表性或象征性:獸性、殘酷(藏巴諾),智慧、想象(“瘋子”)和自我犧牲、愛情(杰爾索米娜),但他們集中表明了一個思想:對愛和被愛的渴望是人性的基本素質。費里尼曾就他的影片的這一基本主題這樣說過:“如果你把基督教理解為對他人的愛的話,那么我的全部影片就都是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的。我表現一個沒有愛的、人剝削人的世界,但是其中總有一些不同于眾的人是需要給人以愛并為愛而活著的。”杰爾索米娜死于愛的失落,藏巴諾在荒涼海灘上的凄厲哭聲是愛的懺悔,而“瘋子”的被殺,實質上是象征著愛的犧牲,所以費里尼說,《道路》作為一則宗教寓言,“瘋子”是代表基督。
作為費里尼作品的一貫特征的自傳性質,在《道路》中也是明顯存在的。從他的第一部影片《白酋長》開始,費里尼便利用他當年的以畫連環畫謀生的經驗,寫了一個女讀者因看連環畫入迷而在想象中遇見了畫中的主人公白酋長。《浪蕩兒》描寫的是他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成天在街頭游蕩的青少年們的空虛心靈。《道路》中的雜技藝人生活也是費里尼生活經歷的一部分,他在青年時代曾隨一個巡回雜技團浪跡江湖達數年之久。他對流浪賣藝人的善良、單純以及他們的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印象深刻,贊揚備至。無論是藏巴諾、“瘋子”或杰爾索米娜誠然都是虛構的人物,但他們作為不受任何文明的“積弊”(財富、教育、文化、意識形態等等)束縛的“自然人”,在文明社會里必然是絕對孤獨的人,他們的身分無疑反映了他對流浪藝人生活的無限眷戀。因此,當我們談論到費里尼的影片的自傳性質時,完全不是指他作為導演因為利用了自己的某些親身經歷而使影片顯得更加真實。費里尼在《道路》中追求的不是真實,而是表達他本人心中多年積累起來的東西:呼吁人們用愛來消除孤獨。
《道路》的美學的完整性還表現在瑪茜娜和奎恩的卓越表演、馬特利的美麗的黑白攝影以及羅塔的已經成為西方經典樂曲的配樂上。奎恩扮演的藏巴諾是人們公認的這位墨西哥演員漫長的演員生涯中最成功的形象之一。奎恩在扮演藏巴諾之前,曾在好萊塢專演“墨西哥人”配角達20年之久,他雖曾因在《柴巴達萬歲》中的表演而獲得過最佳男配角金像獎,但基本上始終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類型演員”。只是在扮演藏巴諾之后,奎恩的表演才能才受到了重視,成為聲名卓著的國際演員。奎恩在《道路》中顯得粗野、狂暴、咄咄逼人,然而他的獸性行為又不給人以惡感,相反地卻引起人們的憐憫和嘆息。在西方有“女卓別林”之稱的朱麗葉塔·瑪茜娜扮演的杰爾索米娜絕不是一個喜劇角色,但這個準白癡姑娘的許多“天生的”滑稽動作,甚至包括她被藏巴諾拋棄在墻根下時那愚憨的睡態,卻足以引起觀眾的含淚的笑聲。瑪茜娜有一副天生的滑稽面孔,一對圓圓的“母牛眼睛”尤其令人難忘,作為杰爾索米娜,這些天賦的條件卻很容易帶來災難,即大大沖淡這個悲劇性人物本應引起的深切同情。瑪茜娜在悲喜效果的重疊線和分界線上分寸掌握自如,對《道路》的巨大成功起了重要的保證作用。在費里尼的“孤獨三部曲”中,瑪茜娜一直擔任女主角,而她在《卡比利亞之夜》里的表演,還使她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女主角獎。但遺憾的是,這位杰出的女演員在她離開費里尼之后(他為她設計的最后一部影片是1965年的《朱麗葉塔的精靈》),似乎就無所作為了。
上一篇:《遠雷》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邦妮和克萊德》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