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望樹》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77 彩色片 分鐘
蘇聯格魯吉亞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堅·阿布拉澤 編劇:列·伊納尼什維里(根據列昂尼澤同名散文詩集改編) 攝影:羅·阿赫弗列基阿尼 主要演員:麗·卡弗扎拉澤(飾瑪麗塔) 索·扎奇弗里阿尼(飾格基阿) 扎·柯利什維里(飾舍捷) 柯·杜阿什維里(飾齊齊柯爾) 謝·塔凱什維里(飾瑪拉基阿) 索·齊阿烏列里(飾弗法拉)。
本片獲1977年全蘇電影節大獎,德黑蘭國際電影節金環獎,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1979年意大利羅馬國際電影節最佳外國片獎。
【劇情簡介】
無邊無垠的田野上罌粟花盛開,那一朵朵鮮花像殷紅的血點染著綠色的大地。一匹垂死的白馬躺在花叢中痙攣抽搐,一雙老鷹盤旋在藍天上。小男孩格基阿呆立在白馬旁,眼看著齊齊柯爾大叔用小刀結束了白馬的生命。“不用讓它再流血了。什么也救不了它,”齊齊柯爾毫不遺憾地說。當然,這是一個普通農民對大自然、對生命、對死亡的很平常的態度。然而,格基那顆幼稚敏感的心似乎預感到了什么。為什么齊齊柯爾不考慮他格基的感情,當著他的面殺死了他心愛的漂亮的白馬?也許他也會這樣對待那些命運掌握在他手里的人?
齊齊柯爾在村里沒有任何正式的頭銜和職務,但他卻是眾所公認的權威。鄉親們都依賴于他的智慧和公正。而每當需要解決村里的某些問題時,齊齊柯爾總是自信而平靜地講出使鄉親們折服的意見。他聰明、勤勞,幾乎是這個多有怪人的村子里唯一思維正常的人。他關心村子的榮譽和那些成文或不成文的道德準則。然而這個自封的“牧師”的事情也真不少,因為他的“教民”們幾乎個個都怪誕不經。
埃利奧斯始終在等待著他生活中出現奇跡。他領著他那一群衣衫襤褸的女兒們不知疲倦,一刻不停地找魔石,找金魚,找魔樹。如果他把時間化在其它有益的事情上,他和女兒們的日子也許會好過些。但他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夢想,那幾個瘦弱的女兒閃閃發亮的眼睛也始終閃爍著希望之光。
長鏡頭中出現了另一個怪人。這是個穿得花花綠綠卻又破衣爛衫的女人。她走下小山崗,坐在地上,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往她那已經涂著厚厚的白粉的臉上補妝。這是沉緬于她從未經歷過的愛情的弗法拉。她徘徊在這個世界上,走村串戶地向人們訴說那根本不存在的夢中戀人舍奧利的故事。此刻她游說歸來,被埃利奧斯這個理想的勇士捕捉“能滿足任何愿望的金魚”的誠心所感動,同情地鼓勵他:“找吧、找吧,你總會找到的。”
約拉姆是個令人生奇的無政府主義者。他常常用可怕的預言恫嚇同村人。他又喊又叫,狂怒咆哮。他似乎在等待什么。你看,他趴在地上,耳朵緊貼著地面專心地傾聽著,他還招呼孩子們跟他一起傾聽。他在傾聽什么呢?也許,他想聽見他曾預言的革命的號角?
勃布拉也是個怪人,他著迷于植物學,沉緬于歷史。現實世界對于他仿佛是不存在的,他更不期待將來。他念念不忘的是,“我們,格魯吉亞人,悠久的文化,遠征,戰爭……遠古的石塊……”他不明白,過去是不能長久地吸引年青一代的。
瑪麗塔被鄉親們比作美麗的格魯吉亞女王塔瑪爾。這個善良美麗的少女是全村的驕傲。齊齊柯爾認為,她不能嫁給與她真誠相愛的窮小伙子格基阿,而必須嫁給富家子弟舍捷。他對瑪麗塔的祖母和父親說:“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格魯吉亞人很少,我們應該保護一切美好的東西。”瑪麗塔的祖母和父親被他這條簡單而明了的道理說服了。按照齊齊柯爾的世俗邏輯,美應該有出路,應該有依靠。把全村最美麗的姑娘嫁給最富足的小伙子,這就是美的出路。至于格基阿,他太窮了,不可能成為齊齊柯爾這個聰明而殘酷的計謀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而瑪麗塔的感情則是齊齊柯爾不屑一顧的。
齊齊柯爾護衛著一對新人行進在婚禮隊伍中。他深信自己的正確。誰也不會預見到這隆重的婚禮就是愛情的死亡和對美的背叛,只有那個憤世嫉俗的約拉姆不顧一切地沖著婚禮隊伍喊叫:“出賣了!出賣了!把美麗的塔瑪爾出賣了!……”這時,瑪麗塔的祖母瑪拉基阿似乎明白了這指責意味著什么。她轉過臉去,久久地、奇怪地注視著約拉姆跑去的那個方向……
可怕又可恥的事終于發生了。因為仍懷著對格基阿的愛,因為與格基阿匆匆相會,瑪麗塔面臨極刑。
霧蒙蒙的清晨。一種不很清晰的奇怪的隆隆聲劃破了黎明的寂靜。這里聽不到人的聲音,只有地獄般的死寂。然而一切都是那么不平靜。四周充滿了陰郁的激情和摧枯拉朽般的緊張感。灰白色的晨霧中漸漸地顯出了幾個人的身影……瑪麗塔被綁在一頭毛驢上,面對著狂怒的人群,她臉上的表情是茫然的。污泥、石塊,雨點似地向她襲來。突然,她向不顧一切地狂奔而來的她那最初的也是最后的戀人格基阿投去微微一笑。隨即,這微笑隕星般地熄滅了。一顆子彈無聲地奪取了格基阿的生命,瑪麗塔的生命也同時終結。
走在行刑隊伍后面的是永遠正確的齊齊柯爾。一對相愛的年青人的死亡意味著齊齊柯爾殘酷而又“合乎邏輯”的烏托邦的毀滅。原先跟隨著他的村民們紛紛散去,他們重又回復到“自己”。他們,這群怪人,還能感覺到羞恥、痛苦和憐憫嗎?……
最后一個鏡頭:一個被在魔樹上等待幸福而凍死的埃利奧斯的精神所感動的小姑娘,用一條“愿望帶”把自己與那棵魔樹系在一起。繼續等待著她生命中的奇跡出現……
【鑒賞】
《愿望樹》是蘇聯著名導演堅吉茲·阿布拉澤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兩部是《祈求》和《悔悟》)。影片據格魯吉亞人民詩人列昂尼澤的同名散文詩集改編。在詩集中,列昂尼澤懷著深深的感激和眷戀記錄了他童年的感受。這里有詩人對故鄉的回憶、童年生活的印象,還有少年時代豐富美麗的遐想。詩集由21個獨立成篇的小故事組成。每一個故事里都有一個鮮明的抒情形象。在詩人的特殊的抒情世界里,故事情節是不連貫的。因此,在改編中,導演阿布拉澤首先面臨的是,把原作中“平行地存在的”主人公們導入同一個故事,納入同一條軌道,從而創造出一個電影化的完整可信的世界,同時又保持一個成年詩人回憶中的童年詩人的精神世界。在《愿望樹》中,導演阿布拉澤和劇作家伊納尼什維里一起,以20世紀格魯吉亞農村生活為背景,以美麗少女瑪麗塔的不幸愛情為敘事主線,成功地把一系列具有鮮明色彩的抒情形象再現在銀幕上,使影片的整個形象結構,它的風格和主題都滲透到詩人的文學世界里去。
影片《愿望樹》全然不是材料選編式的銀幕改編,而是一部具有完整嚴謹的劇作結構的影片。阿布拉澤在一個個抒情形象中,開掘每一位演員的新的、甚至連他自己都尚未發現的潛質,從而突現出形象的精神美。在《愿望樹》中,有許多幻想家。埃利奧斯孜孜不倦地尋找魔石、金魚,他期待著有朝一日那些具有魔力的東西能給他的可憐的女兒們帶來好日子;弗法拉幻想著愛情,雖然這愛情她從未經歷,但對于她,那幻想的愛情永不會死去。在《愿望樹》中,阿布拉澤最大限度地運用了演員的潛質,表現出那些善良人們的美好愿望最終都未能實現的悲劇美。
瑪麗塔的形象是由當時還是業余演員的麗卡·卡弗扎拉澤創造的。在對這一形象的造型處理中,阿布拉澤突現了少女瑪麗塔的超人世的美,而卡弗扎拉澤的純情表演,則最大限度地加強了整部影片的悲劇氣氛。
弗法拉一角是著名演員索菲柯·齊阿烏列利的極大成功。透過那層白色的愚蠢的面罩,齊阿烏列里在觀眾面前展現了弗法拉那彷徨無著又無助的內心痛苦與渴望。她衣衫襤褸,卻還要抹脂抹粉,她走村串戶地講述自己臆造的愛情故事,其實是一種自嘲自憐的手段。因為那幻想的幸福愛情就是她的生活意義,那么,她的生活也就成了這個非現實的“表演”體現。契阿烏列利恰到好處地再現了弗法拉的“表演”過程——每到一個村子時就緊張不安,就像演員即將上臺一樣。震驚于瑪麗塔的慘死,弗法拉縱情地在自己幻想的廢墟上為自己的命運哭泣。齊阿烏列里以令人驚嘆可信性把面對殘酷的現實的弗法拉在虛幻的想象中尋找生活支持的無奈與徒勞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阿布拉澤挑選演員的外部條件很講究。他善于在演員的臉上,在他們的造型中突現真正的美,并用電影手段記錄下來。在《愿望樹》中,奶奶瑪拉基阿一角同乎沒有臺詞。她總共在銀幕上出現了五次:瑪麗塔回到村里,在小河旁,奶奶坐在岸邊,迎著太陽瞇起雙眼,欣賞著孫女的美麗。隨后是她和兒子被齊齊柯爾說服的那場戲。在瑪麗塔的婚禮時,當瑪拉基阿聽到“出賣了!出賣了!把美麗的塔瑪爾出賣了!”的喊叫聲后,她慢慢地轉過頭去,默默地注視著喊叫聲遠去的方向……她似乎已經看到她輕易應允的這門婚事將釀成孫女的悲劇,她感到自己鑄成了不可原諒的大錯,那種無盡的痛苦,被女演員塔凱什維利以震顫心靈的真實的面部表情體現出來,還有當她看見孫女尸體時那段遲緩的、無聲的內心獨白,使觀眾也仿佛與她一起再一次聽見了那“出賣了!出賣了!”的喊叫聲。在瑪拉基阿這一形象中,導演通過演員飽滿深刻的表演處理,揭示出瑪麗塔悲劇的實質。
《愿望樹》充滿了美和生活的真實,呼喚著奇妙、歡樂、憐憫和深深的同情。影片闡述的不是某一個主人公的感受,而是在生活的全部復雜性中闡明某種客觀的真實。因此,《愿望樹》在觀眾面前展現的世界是非中心的。在格魯吉亞那個農村的小世界中,故事情節隨著主人公中心地位的轉換而展開。影片中沒有一個可以被稱作“次要角色”的人物。這里所有的人物都是主要的,而同時又都是次要的,無論是那個帶著傻兒子在村里徘徊的老太婆,還是美麗的瑪麗塔。影片中的一個場面:齊齊柯爾站在鄉親們中間。鄉親們按照他的指示把不宜放牧的地方圈出來。在這幾個鏡頭里,他明顯地處于主要人物的地位。然而,當約拉姆喊叫著跑來把鄉親們打好的木樁都拔掉時,中心人物便成了約拉姆。接著便出現了打著小傘、滿臉涂白的弗法拉,她不由自主地又取代了約拉姆的中心地位。這種非中心的主人公處理,體現出《愿望樹》的藝術構思的客體化特點。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體現了人的價值。“世界是一個劇場,而世上的人們則是演員”,《愿望樹》證實了這句話。同時,可以說,《愿望樹》是愿望、幻想的集體形象,而不是這些愿望和幻想的實現。
阿布拉澤在影片的造型處理上非常嚴謹。從《愿望樹》的最初幾個鏡頭所渲染的情緒氛圍,到影片結束前瑪麗塔慘死的悲涼情景,都完滿地體現了導演所刻意追求的外景美、造型優雅、鏡頭內線條的清晰和鏡頭結構的嚴謹。阿布拉澤的影片不僅是藝術作品,而且始終是民族文化現象的一部分。在《愿望樹》的導演處理中,阿布拉澤不僅吸取了格魯吉亞繪畫、音樂、文學的各流派的特點,而且還吸取了建筑學的各流派的特點,開掘出為格魯吉亞文學藝術各領域的某些流派特點繼續發展的一塊新天地。影片《愿望樹》超越了一般的改編界限,它是一部完整獨立的作品,是用當代電影意識對經典文學作品的精神作出深刻理解的一次成功的創造。
上一篇:《情感》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我是城堡的主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