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915
D·H·勞倫斯的長篇力作。小說通過自耕農布朗文的三代家史,描寫了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大工業吞食小農經濟的過程,無情揭露了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對大自然和兩性關系的摧殘和扭曲,表達了人們亟待從資本主義工業制度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的渴望。同時,作品在創作技巧上也突破了傳統小說的形式,表現出強烈的現代主義傾向,因此被批評家稱為“二十世紀英語文學中的第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布朗文一家世代居住在離諾丁漢不遠的鄉村。小說中的第一代湯姆·布朗文是一位忠厚老實的農民,娶了一位波蘭愛國者的遺孀莉迪婭。莉迪婭和前夫生有一女名叫安娜。安娜長大后與湯姆的侄子威爾結了婚,成了農莊上的第二代。由于兩人性格迥異,婚后不久就產生了不和。盡管如此,他倆還是生育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其中,大女兒厄秀拉無疑是第三代中最重要的代表。她具有強烈的現代意識和獨立精神。她既不滿足于莉迪婭那種古典式的和諧婚姻,也不愿像安娜所代表的大部分女性一樣,讓母愛和瑣碎的家務磨滅了內心的激情,而是有意識地尋求人生價值的最大體現。她不信命運,也不信上帝,只相信自己的身體。她與陸軍中尉斯克里賓斯基相愛。但不久布爾戰爭爆發,年輕中尉奉命赴南非參戰。此后,厄秀拉與一名中學女教師發生了短暫的同性戀。她曾到一所學校任教,后入諾丁漢大學攻讀學位。在大學畢業前夕,斯克里賓斯基回到了家鄉。經過一段交往后,厄秀拉逐漸對斯克里賓斯基的人格和價值觀感到失望,于是中斷了與他的戀愛關系。而斯克里賓斯基則與上校的女兒倉促結婚后去印度繼續為殖民者效力。厄秀拉在經受了感情波折后獲得了新的力量。小說結尾處,大病初愈的厄秀拉滿懷激情迎接凌空而起的彩虹。這彩虹既象征著厄秀拉對未來新生活的憧憬,也代表了整個人類重獲新生和希望。小說于1915年出版后,曾遭到英國當局的查禁,直到十八年后才解禁。
上一篇:英國《《藻海無邊》》作家與作品鑒賞
下一篇:英國《《蜂蜜的滋味》》作家與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