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德國蓋羅爾施坦公國大公魯道夫為了贖罪,喬裝探訪巴黎,一路上懲惡揚善。妓女瑪麗花從小被遺棄,由綽號為“貓頭鷹”的惡婦收養。瑪麗花不堪忍受貓頭鷹的折磨、虐待,僥幸逃出。但因生活所迫,無奈淪為街頭妓女。魯道夫被其純真、善良的品性所打動,把她帶到“模范農場”加以保護。與此同時,野心勃勃的貴婦薩拉也伙同貓頭鷹、教書先生等人在找尋瑪麗花的下落,妄圖以此實現她的王妃夢;貓頭鷹由于對財寶起了貪心,殺了薩拉。魯道夫微服住進一幢舊公寓,了解到窮鄰居莫萊爾一家的悲慘遭遇。寶石匠受道貌岸然的公證人弗蘭的欺騙,弄得一貧如洗,家破人亡。魯道夫用自己的方式懲治了弗蘭,同時也發現他是知曉瑪麗花身世之謎的關鍵人物: 原來瑪麗花竟然是魯道夫年輕時與薩拉的私生女。真相大白以后,魯道夫把瑪麗花接回公國,并封她為郡主。但瑪麗花一直無法擺脫過去罪惡生活的陰影,甘愿放棄一切,進入修道院,最終平靜死去。
【作品選錄】
一塊方形的小木板上,兩塊小木片夾著一支蠟燭,暗淡發黃的光簡直無法照明這黑暗的小屋。這是一間又窄又矮的小屋,三分之二就著房頂斜陡的坡度,和地板形成一個十分尖銳的角。屋里到處看見灰色的瓦塊。墻上的石灰,因為天長日久,都成黑的了,上面有許多壁虎蜥蜴爬過的痕跡,露出薄壁上釘的被蟲蛀過的木條。屋角上一扇脫了鉸鏈的小門,開向樓梯。地上說不出是什么顏色,粘糊糊的,臭氣熏天,滿地是碎紙破布,隨處扔著一塊一塊的骨頭,那是這家窮人在賣臭肉的地方買來啃剩下的。屋里臟得要命,從來沒人收拾,這說明或者是沒有人做,或者真的是赤貧,可見其壓抑之甚、絕望之甚,以至于屋里的人感到如此沮喪、失意,簡直沒有從屋里出門的愿望、氣力和需要。人蹲在屋里就像一只野獸呆在窩里一樣。
白天,莫萊爾的小屋里由房頂斜坡上一個細長小窗戶照進一點光亮,這扇窗戶上有塊玻璃,窗戶用一個鉤子開關。我們敘述的這個時候,窗戶上正有一層厚厚的雪。屋里的蠟燭,在屋子中央寶石匠的工作臺上,發出一團淡淡的光輝,越往外越淡,最后消逝在四周的黑暗中。黑暗籠罩著整個小屋,屋里模糊地躺著好幾條白白的人形。工作臺是個方形的橡木粗笨臺子,上面一滴一滴油跡,一大把相當大的鉆石和寶石在那里閃閃發光。
莫萊爾是個細工寶石匠,而不是像他自己所說的、也不是像圣殿街上那座房子里大家所想象的,是個做假寶石的工匠……正因為有這句沒有壞處的假話,所以人們委托給他的寶石都仿佛毫無價值,他也可以隨便放在家里而不用擔心被偷。偌大的財富,放在這樣貧困的處境中,可以免掉我們去談論莫萊爾的廉潔問題。
坐在一只沒有靠背的凳子上,一天到晚又累又冷,嚴冬通宵工作之后又瞌睡,寶石匠兩只凍僵的胳膊和沉重的腦袋一齊趴在臺子上。前額靠在橫放在工作臺上的砂輪上,砂輪通常是用手轉動的。身邊有一把鋼鋸和幾件零星工具。寶石匠的頭是光禿的,只看見腦袋周圍一圈灰頭發。身上穿一件咖啡色舊羊毛衫,是光著背穿上的,連襯衫也沒有,下身穿著一條布褲子,破布條編的鞋,簡直蓋不住兩只拖在地板上凍得發紫的腳……
屋內隆冬冰凍,嚴寒凜冽,寶石匠雖然氣力消耗得已進入半睡眠狀態,但依然不時地渾身顫抖……長長的蠟燭捻子已經炭化了,這說明莫萊爾朦朧的時間已經不短。屋里只聽見他壓抑的呼吸聲,可是室內另外的七個人……并沒有睡……
是的,這間小屋里還住著七個人……五個孩子,最小的四歲……最大的不過十二歲……母親是個殘廢……另外還有個八十歲的老糊涂……孩子們的老外婆……
室內冷氣逼人,堆在這一小塊地方的七個人發出的熱氣,也暖不熱這里的寒冷。所以這一堆纖弱細小、顫抖無力的身體,從幼小的外孫到高齡的外婆……正如科學家所說的,是發不出多少卡路里的。
除去這家的主人,因為氣力實在用盡了,有時昏迷過去一會之外,其他的人都沒有睡著,沒有,一個人也沒有……因為冷、餓、病是使人閉不上眼睛的……眼睜得挺大……人們無法理解窮人安安穩穩地熟睡一覺,是多么難得,讓睡眠來補償一下氣力,忘掉一下痛苦,睡后輕松愉快、精神抖擻地重新干活。要這樣睡一覺,至少需要不冷不餓,沒有擔心掛慮的事才行呵。
看到這個工匠的貧困,再和客戶委托的寶石的價值一比,真是天壤之別,令人驚奇,這既使人灰心喪氣,又能使人心活氣爽。這個眼前呈現著一家人吃苦受罪的痛心現象,一切都壓抑著他們,從饑餓一直到瘋狂。但他很重視面前的寶石,其實一顆就夠把他老婆和孩子從貧困和緩慢地扼殺著他們的窮苦中救出來。但是,他盡自己的職責……做正經人的職責。說穿了,做個正經人并不復雜,但做了又怎么樣呢?是否就偉大、體面了呢?在他那樣的環境里,做正經人是否就更崇高呢?這個匠人,窮苦而又正直地守著這堆財富,難道他不代表絕大多數的終身受苦的勞動者,然而他們卻和平、勤奮、忍受,每天毫不傷感和怨恨……望著有錢的人作威作福!想一想,不是暴力、不是恐怖,而是只有德行包含著人民的海洋,只有人民海洋的泛濫才能吞沒整個的社會,這不是高尚和安慰人的嗎?這難道還不值得全心全意來擁護那些寬大的好人,他們僅僅是為窮苦的人、勇敢的人、忍讓的人在太陽底下爭一點地方!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我們試圖描繪的赤貧現象,可惜,太現實了,太可怕了!
寶石匠身邊只有一條薄褥子,還有一塊棉被,那是屬于糊涂老外婆的,到后來老外婆兇狠無知,不肯和任何人伙蓋。冬天一開始,她的脾氣就特別壞,因為有人打算把最小的一個孩子放在老人身邊,讓她得點暖氣,可老外婆就曾幾乎把孩子悶死……四歲的可憐小女孩,肺結核已經患了一個時期了,在和哥哥姐姐伙睡的草褥子里太冷了……我們下面再向讀者交代這種在窮人家里常見的睡法……拿他們睡的地方來比,畜生睡的地方也可以稱作是天堂,因為至少有人為它們換一下草。
當讀者看見屋里蠟燭的弱光熄滅時,室內的景象大致如此。老外婆的褥子放在地上,那里有地板,有一段扶手的短墻,比別的地方稍為干燥。由于她頭上什么也受不住,一頭短白頭發,勾勒出前額平平的輪廓。兩道濃密的灰眉毛蓋著深深的眼窩,眼窩里閃耀著兇狠的目光。兩腮低凹,蒼白,顴骨上滿是皺紋,牙床骨凸出來。她側躺著,蜷曲著身體,下巴幾乎挨得著膝蓋,在一條灰羊毛毯子底下抖個不停,毯子太小,蓋不住她,下面露出兩條細弱的瘦腿和她穿的一條破裙子……破鋪上散發著惡臭的氣味……
離外祖母的鋪不遠,順著墻也放了一條草褥子,作為五個孩子的鋪。孩子都橫躺著,草褥子開著五個口,每個口里塞一個孩子,簡直是又臭又濕的糞坑,上面蓋著一層布,既作毯子又作被子。
兩個女孩子,一個生著重病,在這一頭抖動著,三個男孩子躺在另一頭,五個孩子都穿著衣服睡覺,假使他們身上的破爛能夠稱為衣服的話。濃密的頭發,有的淺黃,有的暗淡,亂七八糟,橫三豎四,母親沒有給他們剪,因為有頭發總可以擋一點風,這時半遮著他們蒼白、憔悴、枯槁的臉。一個男孩用自己僵硬的手把草褥子一直拉到下巴頦上,意思是想多蓋一點,另一個生怕讓手露在外面,就用嘴咬住上面的布不放,嘴里的牙凍得上下磕打。第三個就拼命往兩個哥哥身上擠。最小的那個小妹妹……因為患著肺病,萎靡地把自己已經成了鉛藍色的病態小臉,往五歲的姐姐冰冷的胸口上靠……她姐姐雖然伸出兩只胳膊,想使她暖和一點,也沒有用,自己露出擔心、焦急的神色……
小屋的盡里邊,在孩子草褥子的拐彎處,另一條草褥子上,有氣無力地躺著寶石匠的老婆,她發著緩慢的低溫,一種痛苦的殘疾已經使她好幾個月不能起來了。馬德萊娜·莫萊爾今年三十六歲。一條藍色的破頭巾,箍著憔悴的前額,反而襯出她瘦骨嶙峋的臉更蒼白更易怒。一個褐色的圈圍著她低凹無神的眼睛,無血色的嘴唇半開著,周圍皸裂著流血的口子。面色痛苦抑郁,無神的面貌顯露出本來溫和的性格,但既無神志,亦無精力,因不善于和壞的環境作斗爭,于是只有屈從、消沉、自嘆命苦。這個女人身體不好,遲緩魯鈍,但卻正直老實,像丈夫的正直老實一樣。如果任她作為,無知和貧困很可能使她走入邪途,做出壞事。不過,她愛她的孩子和丈夫,對于他們共同的不幸,她沒有勇氣、也沒有氣力來克制自己痛苦的呻吟,以至于獨自一個人苦撐著這個家的寶石匠,常常不得不停下工作來安慰、緩和一下這個憔悴的病人。在一張洞穿的破粗灰呢毯子上,莫萊爾又放了兩件破舊的、補過補丁、當鋪不肯接受的舊破爛,使她暖和暖和。
一個火爐,一個小平底鍋,一個裂口的破砂鍋,兩三個有裂縫的破碗,散放在地上。一個木盆,一塊搓衣板,還有個大罐子放在房頂上,離脫了鉸鏈被風吹得不停晃動的門不遠。這就是這個家庭的全部家財。
這一令人傷感的景象,被搖曳不停的燭光照亮著,風從瓦縫里吹進來,吹得暗淡的燭光一會兒照著那幾個可憐的人,一會兒又照著寶石匠打瞌睡的工作臺上的那一堆鉆石和寶石,散發出無數的棱體光亮。
盡管屋里一點聲音也沒有,但全體在這里受罪的人都沒有睡覺……上自老外婆,下至最小的小孩,全都本能地望著寶石匠,他們唯一的希望,唯一的生活來源。在他們天真的自私思想里,他們擔心地想著他會不會被工作壓倒,不能干活。母親想著孩子,孩子想著自己,老糊涂什么也不想……
然而她忽然坐了起來,把兩條干癟的、黃得像黃楊木似的長胳膊,合抱在骷髏架似的胸口上,望著燭光擠擠眼睛,慢慢地站了起來,身后像拖著件殮衣似地拖著她那塊破被子。這個女人本來身材很高,可是光禿禿的頭卻顯得特別小。厚厚的耷拉著的下嘴唇痙攣地蠕動著。丑惡的臉完全像一個兇殘的傻人。老糊涂偷偷地走到工作臺那里,活像一個小孩想辦壞事那樣。等她走到夠得著蠟燭的地方,便向著燭光伸出兩只顫抖的手,她的手太瘦了,燭光隔著手透出蒼白的亮光。馬德萊娜·莫萊爾從自己鋪上望著老人的一舉一動,老人在蠟燭上烤著火,低著頭,呆呆地望著桌子上閃閃發亮的鉆石和寶石。老人看呆了,自己的手不再對火保持足夠的距離,一下子燙著了……她沙啞地叫了一聲。莫萊爾聽見叫聲,醒了,抬起了頭。這個人約四十歲上下,面目開朗,聰慧溫和,但卻憔悴不堪,餓得兩腮下陷,好幾個星期沒刮過臉了,灰白的胡子蓋滿下半個出過天花的臉。早生的皺紋一道一道地布滿光禿的前額,紅紅的眼皮因為熬夜已經發紫。
身體脆弱的工人,特別是一天到晚工作姿態不大變動的人,經常會有這樣一種現象,就是瘦弱的身體會逐漸變形……寶石匠一天到晚彎著腰,身子向左偏,以便轉動砂輪,就是這樣一天十二到十五小時姿勢不變,身體都硬了,佝僂在那里,向一面歪。左胳膊,因為不停地轉動砂輪,所以肌肉特別發達,可是右胳膊,因為老是不動,又經常對著砂輪扶著鉆石要磨的那一面,所以出落得驚人地細瘦。兩條細瘦的腿,因為完全缺乏活動,所以幾乎已成了死腿,簡直支持不住這干涸的身體。全身的精華、活力、能量仿佛都集中在不停工作的那一部分……
正如莫萊爾甘心忍受地常說的:“我簡直不想吃飯……而是只想有氣力來轉動砂輪……”
(成鈺亭譯)
【賞析】
1842—1843年間,歐仁·蘇在《辯論報》上發表長篇連載小說《巴黎的秘密》,一時街頭巷尾無不議論,全國轟動。
《巴黎的秘密》以德國蓋羅爾施坦公國大公魯道夫的懲惡揚善行為為主線,以他所救的少女瑪麗花的身世命運為懸念,展示了一幅巴黎社會各色人物的生活畫卷,揭開了隱藏在巴黎這個繁華城市背后一個個骯臟的秘密。小說重點表現下層人民的生活、命運和痛苦,“以鮮明的筆調描寫了大城市的‘下層等級’所遭受的貧困和道德敗壞”(恩格斯語)。
在節選部分,作者將關注和同情的目光投向莫萊爾一家。這一家的生活,可以說是下層貧民常見的命運。
骯臟不堪的墻壁,碎紙破布堆滿地,隨處扔著一塊塊的臭骨頭,“黑暗籠罩著整個小屋,屋里模糊地躺著好幾條白白的人形”,氣力用盡了的寶石匠“已經進入半睡眠狀態,但依然不時地渾身顫抖”,屋里的“其他人都沒有睡著,沒有,一個也沒有……因為冷、餓、病是使人閉不上眼睛的……眼睛睜得挺大……”這一靜止的畫面定格了貧窮的全部內容,其“壓抑之甚,絕望之甚”正如同這個隆冬冰凍,嚴寒凜冽的破曉之前的黑暗。然而這一平靜的畫面卻被一個突然發起的“攻擊”打破。畫中的一人一物都變身為一個個行動的雕塑,迸發出那富有“包孕性”的一刻: 一具佝僂的身軀,一個呆滯的眼神,一聲沉悶的呻吟,一個突然發起的攻擊,這一個個單純的瞬間蘊含著怎樣的生活遭際和痛苦的心聲,還有那欲訴還休的無奈。可憐的寶石匠,累月經年不分晝夜地工作,疲勞和饑寒已經把他折磨得身體畸形,片刻的休息也成為一種奢侈,但依然不能擺脫無以復加的寒磣和扼殺著他們的貧困。
似乎僅是一個可憐的寶石匠還不足以讓人撕心裂肺、痛心疾首,作家“刻毒”的筆一定要把不堪承受的殘酷,赤裸裸地、慢條斯理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衣不蔽體的五個孩子,痛苦呻吟卻內疚溫和的妻子,糊涂的老外婆突然發起的攻擊,饑餓、寒冷、睡不著……在細節上追求逼真精細,毫發畢現是作家創作的原則之一。為了真實再現下層社會的狀況,作家常喬裝到巴黎的下層社會體驗生活,了解勞動者生活的苦難。
一個下層貧民面對不幸和貧窮,所能做的也許就如同莫萊爾說的“我簡直不想吃飯……而是只想有氣力來轉動砂輪……”其中的辛酸和無奈溢于言表。此時,我們的心情也似乎隨著莫萊爾無限的哀怨而墜入了深淵。
作為一部充滿批判熱情的現實主義作品,《巴黎的秘密》注意用現實的視覺力量沖擊讀者的感官,同時又在客觀描述之后加入大量的主觀評論,以增強現實的批判力量。作者突破了旁觀者冷漠的姿態,滿含著情感和怨憤來描寫他眼中的環境和他所關注的人物。在看似冷靜,毫發畢現的描寫之后,作者總是忍不住要加入一段自己的議論,來表達自己悲憤和痛心的情緒。比如,作者形容這個寒冷狹小的冰窟,是“人蹲在屋里就像一只野獸呆在窩里一樣”,而“拿他們睡的地方來比,畜生睡的地方也可以稱作是天堂”。作者試圖描繪的赤貧現象,總是讓他禁不住慨嘆:“太現實了,太可怕了!”作者用一系列形容詞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壓抑、絕望、沮喪、失意、纖弱、痛心、傷感”等。
對于筆下的人物,作者傾注了滿心的同情和悲憫。正直、善良、誠實、勤勞的寶石匠的遭遇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震撼和惻隱之心。但作者人道主義的情懷,又不免對寶石匠堅守的“職業道德”發出悲憤的質疑。針對莫萊爾始終恪守“做正經人的職責”,這里有一大段的議論文字:“說穿了,做正經人并不復雜,但做了又怎么樣呢?是否就更偉大、更體面了呢?在他那樣的環境里,做正經人是否就更崇高呢?”在這樣的質問下,作家的悲憤呼之欲出。然而,“代表著絕大多數的終身受苦的勞動者”的莫萊爾卻有著“和平、勤奮、忍受、每天毫不傷感和怨恨”的德行,作家在悲憤之余,又滿懷贊賞地肯定寶石匠的這種“做正經人的”德行,并以一種道德的說教來呼吁人們擁護這些“窮苦的人、勇敢的人、忍讓的人”。作家在此鮮明地確定了自己的人民立場。歐仁·蘇把揭露下層人可怕的悲慘生活,為窮人鳴不平作為自己的職責,故被譽為“時代的旗幟”、“窮人的辯護人”。在這段議論中,我們不禁被作者熱切的情緒所感染,其社會批判的力量也顯而易見,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作品的深度。
為配合情感的表達,作者在敘述節奏上也有精彩的創造。比如省略號的使用。僅是在這篇簡短的選文中作家就用了32處省略號,可謂繁復濃密。它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因此情此景是如此令人震驚,內心是如此激動,以致無法敘述下去的情境;同時,省略號又代表著某種情緒上的暫停,敘述上留下滯留的時間,使得過于壓抑和高亢的情感得以緩解。而且,省略號的沉默不語和話語延留,又能取得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作家充分運用了符號所具有的表情性,使表意更含蓄雋永。
盡管作家懷著極大的同情描敘這些底層的人民,并試圖為他們辯護,然而,在作家筆下,他們都是些消極的犧牲者、永世受苦的人。這些人大多是指望善良的富人來救濟他們,減輕他們的苦難,以至改變他們的命運。事實上,作者希望的是用資產階級的理念揭開這個巴黎腐朽與糜爛背后的秘密,揭開黑暗。這是一種資產階級保守派溫情脈脈的幻想,也是遠離真正苦難核心的隔靴搔癢的揭露。作家所塑造的理想人物——魯道夫,以“慈善家”和“救世主”的形象興辦“貧民銀行”、“模范農場”,妄圖實現他的救世理想,然而這一切只不過是個空想的烏托邦美夢。作家雖自稱自己是具有“自由思想的作家”,但《巴黎的秘密》無非是他對傅立葉等人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小說化圖解。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 歐仁·蘇是一個“溫情的小市民的社會幻想家”。
《巴黎的秘密》并非世界一流的小說,小說本身也確實篇幅過長,情節時有脫節,甚至拖沓。部分情節渲染恐怖、血腥,似有獵奇之嫌。但作為“時代的良心”,歐仁·蘇能較早地關注民生疾苦,并在小說中插入議論為人民的痛苦奮筆吶喊,確實難能可貴。
(夏雯韻 李曉娟)
上一篇:《巴黎圣母院·雨果》原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市場街的斯賓諾莎·辛格》原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