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布萊克·詠春》經典詩文賞析
哦,披著露濕的卷發,你探首
露出早晨的明窗,往下凝視,
把你天使的目光投向我們吧,
這西方的島嶼在歡呼你,春天!
山峰正相互傳告你的來臨,
河谷在聆聽;我們渴盼的眼睛
都仰望你明媚的天幕:出來呀,
讓你的步履踏上我們的土地!
走過東方的山巒,讓我們的風
吻你的香衣;讓我們嘗到
你的晨昏的呼吸; 把你的珠玉
鋪撒在這苦戀著你的土地。
哦, 用你的柔指把她裝扮起來;
輕輕吻著她的胸脯, 把金冠
戴上她軟垂的頭, 因為啊,
她處女的發辮已為你而束起!
(查良錚譯)
題材的因襲, 貴在創新。 古今中外, 詠春的詩何其之多, 但在大多數詩人筆下, 旖旎的春光總是與嘆紅英易落, 感韶光易逝的傷春惜春之情交織在一起, 給春景蒙上了一層凄迷惆悵的陰影。 布萊克的這首詠春詩一反常情, 它用熱情奔放的筆調, 斑爛絢麗的色彩給我們描繪出一幅春回大地的生機勃勃景象以及自然界萬物生靈翹首盼春的歡悅與激情。
全詩共分四節, 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春天, 渲染了春意。
嚴冬方盡, 春宛如披著晨露的卷發少女向人間窺視。這起句的擬人化手法一開始就抓住了讀者的心,給人以美好的遐想。 因為春和少女都是青春和美的向征。 “探首”二字用得極為傳神, 一位活潑可愛的春姑娘的形象便栩栩如生, 躍然紙上了。 而“凝視”二字又將春寫得深情專注, 充滿對人間的愛。 春終于破冬而來, 于是, 詩人向春發出熱情的呼喚: 愿春將她的爛漫春光投向人間大地。這苦雨多霧、 冬日漫漫的英倫三島在熱切地歡呼春之來臨。
第二節, 詩人用生動的筆調,給我們描繪出自然界盼春迎春的歡騰景象。 山峰在傳告春的來臨, 河谷在聆聽春之腳步, 世人在仰望明媚的天空, 萬物在企盼春天降臨大地。這幾行詩實在是把自然界寫活了, 達到了“呼之欲出”的境地。詩人用 “傳告”、 “聆聽” 、 “仰望”、 “踏上”這組動詞使畫面一下飛動起來, 使讀者感到了生命的萌動, 萬物的復蘇, 聽到了春之喧嘩, 領受到了春之歡樂。 它既有視象, 又有聽感, 是一幅山、 水、 人的春景圖;春之聲, 春之色——音響與畫面融為一體, 互相映襯, 撩撥著讀者的心弦。
第三節中, 詩人乘興用行云流水般的詩句繼續熱情歌唱,進一步展示春之美好和抒寫內心的激情。他用“香衣”、 “呼吸”和“珠玉”來渲染濃烈的春意,用“吻”、“嘗”和“苦戀”來表達人間大地盼春的焦渴之情和無限的喜悅。
詩人寫到這里,似乎已是筆酣墨暢,盡情地傾瀉了內心的激情,但他仍覺意猶未盡。在最后一節中,他又用浪漫的筆調,把大地人格化為處女。春臨之前,英國漫長的冬日已把大地變成了無以墾植的蠻荒之地。地上鋪著厚厚的積雪,銀裝素裹,一片冰清玉潔。這種原始與純潔不正是處女的特征么?如今春回大地,冰雪消溶,大地的酥胸經春風一陣輕吻,便萌發出了生命的芳芽——“她處女的發辮”已為春而束起。她渴望春風春光為她戴上“金冠”——讓她煥發生機,開出絢爛的花朵。
“返歸自然,返歸人的心靈”是浪漫主義的重要特征。布萊克是一位對自然有著獨特感受的浪漫派詩人。他熱愛自然,把自然視為人的精神的象征。這種謳歌自然,贊美歡樂的思想是與當時社會提倡的“理性”約束,教會強加于人們的禁欲觀點背道而馳的,這使布萊克成了十八世紀浪漫派的先驅。
基調明朗,熱情奔放,充滿歡樂是這首詩的主要特色。在藝術手法上,詩人善于運用形象。大量的比喻和奇麗的想象使這首詩神韻飛動,充滿活力。它不是靜物寫生而是動態描寫。自然界的景物在詩人筆下是活潑跳躍,生氣勃勃的,是生命的象征。
這首四行體抒情曲層次分明,詩的內在感情隨著詩節層層遞增。這詩有音樂、有色彩、有亮度,充滿歡悅、激情和美,體現出詩人熱愛人間風物的入世精神。
(劉崇麗)
上一篇:〔蘇聯〕馬雅可夫斯基《和財務檢查員談詩》賞析
下一篇:〔英國〕彌爾頓《哀失明》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