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學·威廉·斯泰倫·蘇菲的選擇》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威廉·斯泰倫,美國當代著名小說家,1925年生于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1947年,畢業于杜克大學。從1945年起,斯泰倫開始發表短篇小說。作為“南方派作家”,他的作品既帶有顯著的南方派特點,又不局限于南方小說的思想主題,以風格多樣化而馳名。他尤擅通過人物的千姿百態來戲劇化地表現時代的特征。1951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黑暗中躺下》 問世。這部作品贏得了美國批評界的高度評價。小說通過女主人公南方姑娘佩頓·洛夫蒂斯悲劇性的生活經歷,描寫了一個南方家庭的解體,對南方的衰落和現代生活的災難作了象征性的描述。由于作者熟練地運用了象征、意識流等技巧,在修辭方面以??思{為楷模,這部作品獲得了美國文學藝術學會頒發的“羅馬獎”。中篇小說 《遠征》(1953),用現實主義手法,描寫了朝鮮戰爭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次強行軍,著重刻畫出現代軍隊對士兵的要求與士兵的個人自白意識之間的沖突,以及人在戰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和肉體摧殘。斯泰倫的第三部作品《放火燒屋》 (1960)曾以其存在主義的思想傾向而倍受法國讀者的青睞。1967年,他發表了《納特·特納的自白》。小說描寫了19世紀時弗吉尼亞州的一次黑奴暴動,提出了許多探討文學和歷史真實性的復雜問題。這部小說曾獲出版當年的普利策文學獎。斯泰倫曾被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現在是全美文學藝術院和科學藝術學會成員。
作品概要 22歲的我,斯丁戈,正在努力奮斗要做一個作家。我沒有正當工作,口袋里的錢少得可憐,是一名孤獨地在猶太人王國里閑蕩的南方青年。我等了很久才收到父親寄來的支票,但是曼哈頓的物價和房租都超過了我錢包的支付能力,連一個單間都租不起。我只好去布魯克林區尋找便宜的房子。六月里的一個晴天,我來到了耶塔辛默曼太太開設的公寓。當我買來筆和稿紙,正要寫作時,樓上房、間的騷動聲打亂了我的思路。那是一對男女的交歡聲、洗浴聲,然后又是激烈的爭吵聲、物品的摔打聲和女人的抽泣聲。他們究竟是誰?同寓的房客莫利斯·芬克告訴我,男的叫拿坦·蘭多,猶太人,女的叫蘇菲,一個波蘭美人。晚上,當我散步回來時,迎面碰上了蘇菲,我第一眼看到她的身影,就深深地陷入了情網。第二天中午,拿坦和蘇菲把我從酣睡中吵醒,約我一塊去康尼島游泳。面對著蘇菲的請求,我只好答應。但我的腦子里仍不停地翻滾著,告誡自己不能卷入這兩個病態人的生活。拿坦告訴我,蘇菲從納粹的集中營出來時,只剩下一身破布,一把骨頭,而現在已經把她喂養成一個漂亮的姑娘了。在他們的歡樂氣氛中,我覺得夾雜著一種煩惱和不安。在火車上,蘇菲向我回憶起她的家鄉。她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丈夫是數學教師。德國人入侵波蘭后,把她的父親、丈夫連同那所大學的180名知識分子一道殺害了。蘇菲來紐約后,由國際救難組織介紹,到一家診所當掛號員。有一次在圖書館借書時,因發音不準遭館員斥責而昏倒在地,幸好拿坦幫助了她。他們從此便相愛同居。從蘇菲那里,我感受到了友誼的溫暖,它使我能專心致志地工作。雖然我愛蘇菲,但在最初幾個星期里,我卻相當成功地把對蘇菲的迷戀埋藏在心底。由于蘇菲比我大八歲,拿坦對我同蘇菲的接觸并不在意。拿坦的哥哥拉里是一個外科醫生,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是他從醫學角度使蘇菲恢復了健康。拿坦的熱情、精力和性格都吸引著蘇菲,但她手臂上的令人恐布的數字,又迫使她不得不時常想起那可怕的歲月。父親和丈夫死后,為了病中的母親,她違反禁令偷偷把一只豬腿帶進華沙而被捕進了集中營。她的母親不久就死去了。在集中營內,她由于懂德文而僥幸活了下來。蘇菲在講述過去時非常簡略,往往漏掉了許多關鍵的事實。但是,每當她談起拿坦對她的救命之恩時,都充滿了感激之情。然而,我卻親眼目睹了拿坦對她的無禮和折磨。莫利斯·芬克邁告訴我他曾看見拿坦把蘇菲按倒在地狠命地踢打。我不明白蘇菲為什么總是強忍著眼淚去愛拿坦? 而拿坦這個熱情的家伙怎么又會是一個活生生的暴君?夏天又來到了,我打算在這所公寓里一直住下,以寫完我的大作。因為有蘇菲作伴,我很滿足。拿坦對我的鼓勵又使我飄飄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了解了籠罩在他們生活中的陰影。一是拿坦骨子里的陰沉性格和虐待狂式的本質,另一點是蘇菲前幾年的生活經歷,它是一種難以擺脫的現實。一天,拿坦又舊病復發,在對蘇菲肆意侮辱又瘋狂地把我咒罵一頓后,便不辭而別。蘇菲走了一會兒又回來了。她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時候,發生過兩件最關鍵的事情。她只對我一人講過。一件是1943年4月1日她被關進集中營的當天發生的。這件事直到我和她度過的最后一天里她才吐露。第二件事就是她和集中營的司令官魯道夫·豪斯的關系。由于她懂德文,并從小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會了速記,所以,她沒能立即被殺掉,而被指派在豪斯的秘密辦公室里當秘書。雖然吃的是廚房的殘剩泔腳,但她已經很滿足了。在深深的地下室厚厚的石墻包圍之中,這是集中營內很少幾個聞不到焚燒尸體臭氣的地方。蘇菲就住在這里。雖然潮濕、有老鼠,但她終于可以逃脫睡眠的折磨,可以安靜地睡覺了。為了能活著出去,為了證明自己的被捕是無辜的,她決定舍出自己的身體,去勾引豪斯。乞求豪斯能讓她見見被關在同一集中營內的幼小的兒子,讓豪斯設法把她的兒子列入德國的“生命之泉”的計劃而能活下來。因為她的女兒已經在被關進集中營那天永遠地離開了她。然而,豪斯不但沒有理睬她,反而欺騙了她。不久,她就得到了兒子的死訊。在這同時,抵抗運動成員又讓她利用這點特權為他們偷一臺收音機。蘇菲猶豫再三,膽膽怯怯去偷收音機,但遭到了失敗。她離開了豪斯,又被關了15個月,到德國人垮臺時,已經奄奄一息。正當蘇菲進行痛苦回憶的時候,拿坦又回來了。我又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他們又開始上班。就在他們宣布要結婚的時候,拿坦的哥哥拉里把我叫去,告訴我拿坦是個妄想型精神分裂癥病人,全靠吸毒來解除痛苦。他求我阻止拿坦吸毒,但我未能做到。拿坦又一次發作了。他拿著手槍,在電話里威脅要殺死我和蘇菲。我們只好逃開了。我決定把她帶回我的南部家鄉,同她結婚、生孩子。蘇菲雖然答應和我在一起,卻拒絕了同我結婚。她不斷地回想起華沙、她的故鄉、她在集中營的日月、她同女兒的生離死別、她兒子的被害。我千方百計地想使她高興起來,以驅散懸掛在我們頭上的沮喪的烏云。但我發現,她心中想念的還是拿坦,皮箱里裝的還是拿坦送給她的結婚禮服。在最后那天凌晨,我終于在自己的懷里擁抱了我心目中日思夜念的女神。我們發瘋般一次又一次做愛,然后便死一般睡去。當我醒來時,發現蘇菲不見了。她又去找她的拿坦去了。我急忙趕回那所公寓,看到他們倆緊緊擁抱在一起,雙雙服毒而死。
作品鑒賞 《蘇菲的選擇》 出版于1979年,是斯泰倫的一部佳作,也是當代美國文學名著之一。有的評論家推崇它是“現代經典作品?!毙≌f曾榮獲1980年“美國圖書獎”,后來又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由美國著名影星梅麗爾·斯特里普出演女主角蘇菲,獲得了1982年度(第55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在這部作品中,作者以獨特的敏感來探討人格的完整性問題和當代美國社會的精神現象。小說以波蘭藉移民、女主人公蘇菲的人生經歷為主線,交織描寫了她同美國猶太人拿坦·蘭多的深沉的、熱烈的、畸形的、變態的、大吵大鬧的愛情悲劇,以及同小說的敘述者、南方青年作家斯丁戈的愛情糾葛,生動而深刻地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們的精神和肉體所帶來的災難性的摧殘,無情地暴露了德國法西斯集中營的令人發指的內幕,控訴了納粹殘殺無辜的罪行。小說除了描寫蘇菲的一生外,還以相當多的篇幅來探討歷史和現代文化問題、從不同人物的眼光和角度出發來爭論的猶太民族問題,以及對南方生活傳統的深刻反思,從而為讀者成功地展現了一幅相當廣闊、豐富而又復雜的社會歷史生活畫面。蘇菲是小說的女人公,她的痛苦的回憶以及同拿坦的愛情悲劇構成了本書的主要情節。她是一個年輕、漂亮、溫柔、善良、多才多藝的波蘭女子。戰爭爆發前,她在故鄉克拉科夫生活了20年。那是波蘭也是她僅有過的自由的20年,是波蘭陽光明媚的時代。她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和虔誠的天主教徒,良好的家庭教養和濃郁的宗教氣氛,塑成了她溫柔、善良的性格,給予她以多方面的才能。她不僅精通德文、俄文、會速記,而且在音樂上的造詣也很高。戰爭爆發的前二年,她結了婚,丈夫是數學教師。正當他們準備到維也納留學的時候,德國軍隊開進了克拉科夫。從此,災難便接二連三地降臨到她的頭上。首先是父親和丈夫的被害,毀掉了她對生活的幻想。這是德國法西斯殘殺知識分子的血淚見證。其次是她本人的無辜被捕,造成了她終生的悲劇。為了挽救奄奄一息的母親的生命,為了能讓母親吃上一點好的,她違反了德國人的禁令,偷偷地把一只豬腿帶進華沙。然而正趕上大搜捕,她的物品被德國人發現,因而被關進了集中營。然后便是母親的離去和兒女的慘死,在她的心頭刻下了一道永不愈合的傷痕。就在她被關進集中營后的幾個月,母親便死去了。同她一道被關進集中營的兒子和女兒也相繼被殘忍地殺害了。而她本人之所以能僥幸存活,全憑她的美貌、她的聰穎、她的速記本領、她對德文的精通。雖然她九死一生地活下來了,但已只剩下一把骨頭和一顆破碎的心。來到美國后,她巧遇猶太青年拿坦。拿坦幫助了她、挽救了她,使她恢復了身體健康和往日的美麗,燃起了一絲生活的欲望。但拿坦是個妄想型精神分裂癥病人,又是在二次大戰中飽受苦難的那個猶太民族的成員之一。所以,他時冷時熱、反復無常。高興時與蘇菲相親相愛,病發時便對蘇菲大吵大鬧。尤其是他還要不時地揭起蘇菲心頭上那塊最為痛苦的傷疤——她在集中營的生活,從而使蘇菲處于痛苦的折磨之中。她愛拿坦,因為拿坦是她的救命恩人,還因為她可以因此來忘卻那過去的歲月。可拿坦是個畸形人、病人。他愛蘇菲但并不理解蘇菲內心的痛苦; 他保護了蘇菲但又常常殘忍地折磨蘇菲。就這樣,在他的虐待下,蘇菲徹底冷卻了她生活的信心,死亡便成了她的最佳選擇,只有這樣才能擺脫那無盡的痛苦。蘇菲的一生是短暫的、悲慘的,她是那場可怕戰爭的無辜受害者的典型,她更是那種在精神上受害者的典型,她是一個可愛的、令人同情的女性形象。這部作品結構復雜,風格奇特,富于戲劇性的故事情節穿插安排得十分巧妙,并且以生動的語言和幽默的插曲來增強敘事和描述的效果,顯示出作者在小說結構布局方面的卓越才華。
上一篇:《意大利文學·奧莉阿娜·法拉奇·男子漢》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美國文學·威廉·肯尼迪·斑鳩菊》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