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嘩與騷動》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作者:[美]??思{
類型:小說
背景搜索
本書成書于1929年,是一部杰出的意識流小說。作者威廉·福克納(1897—1962)是美國南方莊園主后代,是典型的南方人。自青年時代起,福克納就對文學十分感興趣。1925年,他結識了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兩人成為密友。在舍伍德的幫助下,??思{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說。??思{在日后的創作實踐中逐漸意識到他的南方故鄉的歷史才是最能展現他才華的主題。他回到了故鄉,創作了一系列以故鄉為背景的作品,終于成為一個名揚四海的“鄉土”作家,真正印證了“越是鄉土的就越是世界的”這種說法。1929—1936年是??思{的創作巔峰時期,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喧嘩與騷動》《在我彌留之際》《八月之光》等一系列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出版后遭到了評論界的冷遇,道德家譴責作品中流露出的悲觀主義和暴力描寫,文論家則不能忍受小說復雜多變的敘述技巧。但優秀的作品最終總會大放異彩。1950年,??思{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在文壇的地位得到正式承認。時至今日,福克納已被公推為本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
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李文俊翻譯的《喧嘩與騷動》是較好的譯本。
內容精要
康普生家曾是南方顯赫一時的貴族,而今已衰落。康普生是個酒鬼。1912年去世。康普生太太冷漠自私,成天怨天尤人,折磨著全家人。大兒子昆丁憂郁敏感,在哈佛念書,最后自殺。女兒凱蒂是全書的中心人物,她本性樸質善良,卻又放蕩成性,她與人私通懷孕,真相暴露,被夫家逐出家門,回娘家生下女兒昆丁后,只身去了大城市,成了一個名聲不好的女人。其余孩子中,班吉是白癡,遭閹割,最后被送進州立收容所。杰生勢利、狠毒而神經質。整幢宅子中,只有黑女傭迪爾西任勞任怨,支撐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家。作者將整部小說分為4個獨立的部分進行敘述。
第一部分:班吉的故事。1928年4月7日,是班吉33歲的生日。這一天的大部分時間,班吉由他的黑人看護盧斯特領著東游西逛。他們看人打高爾夫球;四處尋找盧斯特丟失的、本準備用來看劇團演出的二角五分硬幣。家中,迪爾西在罵盧斯特。晚餐時,杰生與侄女小昆丁爭辯著什么。夜晚,班吉看見有人從昆丁的窗戶鉆出來。
大部分時間,班吉的頭腦充滿種種紛亂的記憶,絕大部分都與凱蒂有關。如,他在寒冷的院子里等凱蒂回家;凱蒂爬樹,以便從窗口偷窺哭泣的母親;凱蒂與男友接吻;一天,凱蒂回家時煩躁不安,班吉覺得她失去了原有的樹的香氣,因此向她猛撲過去,放聲大哭。原來就在那天。凱蒂失去了貞操。
第二部分:昆丁的故事。1910年6月2日。昆丁自殺這天,他砸碎了祖父傳給他的表。把東西打包。分別給父親與同學寫信。坐電車到五金店買了兩個大熨斗。他在電車上想起了妹妹凱蒂,她最近和海德結了婚。她的性生活讓他煩躁不安,無論是她以前與別人私通還是現在和海德結婚,都讓他討厭。他在哈佛的生活并不愉快,因此他覺得父親賣掉本屬于班吉的地來給他交學費著實可笑。
他下了電車,進了一家鄉村小店。他為一位靦腆的、看似迷了路的小姑娘買了幾個小甜面包。孩子于是緊跟著昆丁。孩子的哥哥誤以為昆丁企圖誘拐他的妹妹,將昆丁送進了警察局。在這里碰巧遇上他的幾位哈佛同學,他們設法澄清了誤會,使昆丁得以釋放。隨后,昆丁與這幾位同學一道去野餐。他本來快樂的情緒因回憶起最近與愛密司(凱蒂新交的男友)不愉快的會面而低沉下來,他深感自己不能捍衛自己的家庭。所以,當杰拉爾德信口胡扯女人時,他們竟打了起來。兩人被施里夫分開后,昆丁直接回到哈佛,擦干身上的血跡,于傍晚時分跳水自殺了。
第三部分:杰生的故事。1928年4月6日。侄女小昆丁逃學,杰生又氣又恨,只得驅車親自將她送到學校后又回到雜貨店干他卑賤的工作。在雜貨店,收到凱蒂的信,詢問近年來寄給女兒昆丁的支票的使用情況。杰生很驚慌,因為多年來他一直獨自侵吞著這筆財產。整個上午,他都在思考著那令人失望的家庭。午飯時,杰生與母親談到家庭的財務情況,但隱瞞了自己的過失。下午在雜貨店里,他看見侄女與巡回劇團的一個人從門前經過。他驅車跟蹤卻不見他們的蹤跡。回來后又發現股價暴跌。全家吃了頓很不高興的晚餐。
第四部分:迪爾西的故事。1928年4月8日。迪爾西喚醒盧斯特,叫他取柴生火做飯。杰生抱怨夜里有人砸了自己的窗玻璃。小昆丁沒下來請安,杰生打開她的房門,發現她已無影無蹤,而杰生自己房內的積蓄也被席卷一空。杰生通知警察幫助尋找小昆丁沒有結果。他自己的追蹤也只是白費力氣,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家。當一切吵鬧歸于平靜時,班吉又回到一片空白的幸福狀態。
在附錄中,??思{補充了康普生一家的歷史和其余細節。凱蒂與海德離婚后,又經歷了幾次不順利的婚姻,后來當了一位德國將軍的情婦。1945年,杰生賣掉家宅,遣散傭人,將班吉送進收容所。杰生在本地經商,并逐漸發跡。
知名篇章
以下選自“杰生的故事”。父親死了,被逐出家門的凱蒂偷偷回到故鄉為父親送葬。凱蒂為了能見自己的私生女小昆丁一面,不惜出重金賄賂冷酷的杰生。在這部分中,凱蒂與杰生的性格都刻畫得十分鮮明,場景十分凄涼讓人感到人生的寒冷。
我們站在那兒,呆呆地看著墳墓,這時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們小時候的事,一樁樁一件件,我感到自己有點不舒服,好像有點瘋瘋癲癲;又想起如今毛萊舅舅又得住在我們家了,家里的事也得由他說了算,就像他讓我淋著雨一個人回家那樣。我說:
“你真有心眼,父親一死馬上就溜回來,不過你不會撈到什么好處的。千萬不要以為你能利用這個局面悄悄地回到家里來。既然你駕御不了自己的馬兒,那你只好下來步行,”我說,“我們連你住在那棟房子里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我說,“你明白嗎?我們根本不知道你的名字。如果你想和他跟昆丁一起呆在地下你最好快點走開,”我說,“你明白嗎?”
“我明白,”她說,“杰生,”她說,眼睛仍然看著墳墓,“如果你想辦法讓我看她一分鐘,我給你五十塊錢?!?br>
“你根本拿不出五十塊錢來,”我說。
“你干不干呢?”她說,眼睛并不看我。
“拿出來看看,”我說,“我不相信你身上有五十塊錢?!?br>
我可以看到她的雙手在斗篷里蠕動,接著她伸出一只手來。手里果真捏滿了錢。我看見有兩三張黃色的鈔票。
“他現在還給你錢,”我說,“他寄多少錢給你?”
“我可以給你一百塊,”她說,“怎么樣?”
“只看一分鐘,”我說,“而且得按我的吩咐辦。你即便給一千塊錢我也不愿讓她知道?!?br>
“行,”她說,“就按你的辦,去吧。只要讓我看一分鐘就行。我不會求你別的,也不會做出什么事來的。我看了馬上就走。”
“把錢給我!”我說。
“事情辦完了再給你,”她說。
“你難道還信不過我?”我說。
“信不過,”她說,“我了解你。我是跟你一塊兒長大的。”
“你這種人居然還要說什么別人是否可靠,”我說,“好吧。”我說,“我可不能沒完沒了地挨澆。再見了。”我做出要走的樣子。
“杰生!”她喊我。我停住了腳步。
“怎么啦?”我問,“有話快說,我都要濕透了?!?br>
“好吧,”她說,“給你。”四周圍沒有一個人。我走回到她身邊去拿錢,她的手還捏住不放。“你會辦的吧?”她說,透過面紗盯著我看,“你答應了?”
“松手吧,”我說,“你想讓誰走過來看到我們不是?”
她松開了手。我把錢放進我的兜里?!澳銜k的吧,杰生?”她問,“只要有別的辦法,我是不會來求你的。”
“你算是說對了,你也真找不到別的辦法了,”我說,“我當然會給你辦的。我說過我要辦的,是不是?只不過你現在就得按我說的辦法去做?!?br>
“好的,”她說,“我聽你的。”
(選自《喧嘩與騷動》,李文俊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妙語佳句
鐘聲又鳴響了……一聲又一聲,靜謐而安詳,即使在女人做新娘的那個好月份里,鐘聲里也總帶有秋天的味道。
我把表給你,不是要讓你記住時間,而是讓你可以偶爾忘掉時間,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時間上面。
閱讀指導
《喧嘩與騷動》是??思{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作者本人最鐘愛的作品。書名出自莎士比亞著名悲劇《麥克白》中麥克白的臺詞:“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全文彌漫著一種悲觀情調。
??思{通過康普生一家,尤其是四個孩子的生活,真實地再現了美國南方歷史變化的一個側面,南方正如康普生家庭一樣分崩離析,走向死亡。??思{用撲朔迷離的敘述手法與分述(分別敘述)結構為他心愛的南方描繪了一幅色調慘淡而又凄涼無比的夕陽晚景??灯丈宜膫€孩子中,凱蒂的墮落意味著南方道德體系的崩潰;班吉四肢發達,卻喪失思想能力;昆丁長于思想,卻選擇了自殺;杰生則斷然拋棄南方舊的價值體系,完全接受了資產階級的價值標準,轉向了徹底的自私自利和拜金主義。盡管四個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但他們的生活卻都很不幸,很凄慘。因而,??思{在這部作品中既體現了南方的必然崩潰,又表達了他本人對資本主義價值標準的批判。
凱蒂是全書的中心人物。??思{曾說過,這本小說是關于兩個墮落的女人即凱蒂和她女兒的一出悲劇。小說表面看是無序可談,仔細分析,大致輪廓就出來了,它大致按“凱蒂的童年——凱蒂進入少女時期——凱蒂的墮落——凱蒂的出走——小昆丁的命運”這樣的進程安排。作者的心中對凱蒂充滿同情。她墮落了,但她曾經可愛并依舊可愛著。她身上樹一般的香味象征著她出自自然的純真和勃發的生機。作品通過沒有善惡是非標準的白癡班吉對凱蒂那魂牽夢繞的懷念最好地展示了凱蒂的善良和美麗;她的溫情像爐火一樣溫暖著被家里其他人忽略了的班吉。
在小說的一片凄涼中,黑傭人迪爾西是惟一的暖色調。她終日操勞,沒有享受過任何人生樂趣,但她堅持了下來,并幫助他人活下來,向周圍發送著溫暖與安慰。1946年福克納在附錄中對迪爾西及其他黑人表達了這樣的贊美和尊敬:“迪爾西 他們在苦熬?!?br>
《喧嘩與騷動》中獨特的藝術手法的運用為小說增添了無限魅力。首先是意識流手法的精巧運用;其次,作者采用了多角度的敘述手法,全書通過四個人物的視角將支離破碎的現實拼湊成完整的故事;再次,本書運用了“神話模式”(有意識地使一部文學作品的故事、人物、結構大致與人們熟知的一個神話故事平行),康普生一家的歷史與基督受難的日子相連,使作品由一個家庭的命運拓寬為人類的命運,具有很深的寓意。
《喧嘩與騷動》,最終贏得評論界的極大褒揚。繁復的小說結構和多變的敘述手法讓人驚嘆。小說家康拉德盛贊此書是堅實的4個樂章的交響樂,眾多小說家們將之奉為圭臬,認為它堪稱一部講授創作技巧的教科書。
閱讀建議
《喧嘩與騷動》是一部經典的卻又較為晦澀的意識流作品,結構復雜,寓意較深,是對讀者閱讀耐心的較大考驗。讀者閱讀時,可調換4部分順序,比如先讀迪爾西部分,這部分較為接近傳統小說的敘述手法,容易讀,也容易理解??傊?,只要讀者有足夠耐心,便能領略本書那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
125
上一篇:《呼嘯山莊》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圣經·舊約》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