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蘇聯作家高爾基(1868—1936)的長篇小說。作品描寫阿爾塔莫諾夫一家祖孫三代從事工商業活動的興衰史。農奴老伊利亞曾任田莊總管,廢除農奴制后,得到一筆賞金。他來到德廖莫夫城,創辦了作為“自己的事業”的麻布廠;與市長會面時,又提出要市長的女兒納塔利婭嫁給他的長子彼得,市長死后,彼得與納塔利婭結了婚;老伊利亞把市長的遺孀變為他的情婦。老伊利亞死后,“事業”的擔子落在彼得的肩上。“事業”雖在繼續發展,第二代人已沒有老伊利亞那種旺盛的精力。彼得膽小、遲鈍,感覺不到“事業”的快樂;阿列克謝失去樸素的農民氣質,換上“貴族”氣派;駝子尼基塔竟偷偷地愛上自己的嫂子,幻想破滅后,欲死不成而進了修道院。第三代人中,小伊利亞背叛資產階級家庭,成了社會主義者;亞科夫繼承父親的“事業”,覺得自己是“多余的人”,感到危機四伏,心神不安。十月革命勝利后,工人接管工廠。廠主亞科夫出逃,在火車上被人扔出車廂摔死。
小說通過麻布廠廠主阿爾塔莫諾夫一家三代的興衰史,反映了俄國農奴制改革后到十月革命期間資產階級的產生、發展和衰敗的過程,是一部俄國資本主義的編年史。老伊利亞性格堅強,精力充沛,體現出俄國資本主義的進步因素,他的事業象征資本主義短暫的青春期。他的形象充滿矛盾,既是溫順的勞動者,又是無恥的壓迫者。以彼得、阿列克謝為代表的第二代人是守業者,他們變本加厲追逐財富,壓榨工人,已失去先輩創業的精神。第三代亞科夫、米龍已完全不參與“事業”了,他們精神空虛,道德墮落,徹底走向反動。
小說篇幅不大,但時間跨度很長,容納了許多事件。沒有復雜的情節,但能領略到深刻的思想內涵。作品的人物語言極富表現力,如貫穿長篇始終的吉洪這個人物,他知道阿爾塔莫諾夫一家幾樁犯罪的隱情,開始時他一直半吞半吐地說些隱語,后來變得徑直、激烈、明朗,表明工人階級的覺醒過程。
作品在反映資產階級沒落時,只是表現了資產者“個性的毀滅”,沒有指出資本主義的滅亡與工人階級奮起斗爭、進行暴力革命的關系。
上一篇:《欽差大臣》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青梅竹馬》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