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巴耶夫》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蘇聯作家富爾曼諾夫(1891—1926)的代表作。小說以作者在國內戰爭中的親身經歷為基礎,主要描寫傳奇式的英雄人物恰巴耶夫的成長過程和戰斗業績。恰巴耶夫出身于貧農家庭,曾在沙皇軍隊當過兵。十月革命喚醒了他的革命意識,投身于國內戰爭的洪流。他出生入死,英勇殺敵,但脾氣急躁,驕傲自滿。在政委克雷契柯夫的幫助和教育下,逐漸克服舊意識,成為威震草原的革命英雄。恰巴耶夫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他的性格特點,在尖銳激劇的對敵斗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他來自社會的最底層,同農民群眾血肉相聯,他的斗爭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體現了無產階級英雄的本色。但他自發參加革命,政治上幼稚,游擊習氣較重,獨斷專行,好出風頭,導致他所帶領的農民部隊缺乏嚴格的紀律,較為散漫。政委克雷契柯夫針對恰巴耶夫的優點和缺點,及時進行誘導和幫助,使他很快克服種種弱點,迅速成長。他赤膽忠誠,勇往直前,身先士卒,英勇殺敵,最后在追擊匪軍時壯烈獻身。恰巴耶夫的形象顯示了普通勞動者轉向自覺革命的偉大歷程,說明無產階級英雄是在革命斗爭中鍛煉成長的,是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教育的結果。政委克雷契柯夫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他是堅強的布爾什維克,優秀的政治工作者,善于從高度的政治原則出發,用黨的思想武裝群眾,保證了恰巴耶夫部隊的正確的政治方向。他同恰巴耶夫朝夕相處,親密無間,又能嚴格要求,開展思想交鋒,終于使恰巴耶夫懂得了“只做一個勇敢的戰士是不夠的,還應該做一個有覺悟的戰士才成”的真理??死灼蹩路蚴?0年代蘇聯文學中優秀的共產黨員形象之一,正確地體現了黨在國內戰爭時期的領導作用,具體地反映了黨在人民群眾中所進行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巨大威力。
小說帶有自傳性質的生動敘述,與歷史事件密切相聯的具體描繪,體現了富爾曼諾夫創作的獨特風格,為蘇聯文學開拓了嶄新的道路。由于作者寫得匆忙,“象一個目擊者在講述,而不象一個藝術家在描繪”,特別是出現了許多冗長的細節,因此,正如高爾基所指出的:“它的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超過了藝術意義”。
上一篇:《德語課》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惡心》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