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詩》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蘇聯作家、教育家馬卡連科(1888—1935)的長篇小說,共分三部。寫馬卡連科從事教育、改造犯罪兒童的教育經歷。1920年9月,馬卡連科受命在波爾塔瓦創辦了一個童犯勞動教養院。教養院的首批6名少年違法者,蠻橫無理,不服管教。馬卡連科對學童們循循善誘、耐心啟迪,與他們一道上山砍柴,度過了第一個勞動日。從此,教養院不斷克服困難, 逐步形成一個戰斗的集體。 通過開展各種集體性勞動,教養院的生活日益富裕起來。后來,他們在鼓樂聲中邁向了用自己的勞動雙手建設的新居——特烈普凱田莊。1928年,教養院辦起了7年制學校,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作品深刻地描寫了一批少年違法者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成長為新人的歷程,展示了集體勞動的熱情,說明了勞動不僅是生存的手段,而且是教育人的有力工具。馬卡連科把勞動、生活和教育結合起來,使教養院集體主義不斷鞏固。作品還描寫了教養院在前進道路上同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的研究兒童學者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征服了代表舊勢力和舊影響的庫里亞教養院。這部作品所闡述的教育思想,已成為蘇聯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學家的指南。
小說由回憶錄、特寫、日記、政論文、中篇小說等多種文學體裁組成。議論與敘述相結合,幽默與嚴肅相糅。作品善于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刻劃個性鮮明的學童形象。它也深刻地表現了作者的內心世界:他所經歷過的苦悶、疑惑、 動搖而后樹立起樂觀堅強信念的道路。 作品具有真正的“詩”的特點,充滿著樂觀的、浪漫主義的情調。
上一篇:《摩登和尚》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斯大林的繼承者們》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