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49—
【介紹】:
小說家,出生于牛津,父親是著名小說家金斯利·艾米斯。馬丁·艾米斯十二歲時父母離婚,后來他曾在繼母的指導下學習文學,后考入牛津大學,并以優等生從英語專業畢業。其后,他為《觀察家》(Ob-server)、《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 Supplement)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等報刊撰寫文學評論,同時從事小說創作,作品一直受到評論界的好評。1973年他發表處女作《雷切爾文稿》(The Rachel Papers),并一舉榮獲1974年毛姆獎。此后,他又陸續出版了多部小說,如《死嬰》(Dead Babies,1975)、《成功》(Success,1978)、《其他人:一個神秘的故事》(Other People:A Mystery Story,1981)等。《鈔票:一張自殺通知》(Money:A Suicide Note,1984)、《倫敦場地》(London Fields,1989)和《信息》(The Information,1995),被稱為是諷刺“撒切爾主義”的三部曲小說。1991年的《時光之箭》(Time's Arrow)曾獲布克獎提名。此后的作品還包括小說《夜行火車》(Night Train,1997)、《黃狗》(Yellow Dog,2003)和自傳《經驗》(Experience,2000)等。此外,馬丁·艾米斯還出版過三本文集:《白癡地獄與其他美國游記》(The Moronic Inferno and Other Visits to America,1986)、《拜訪納博科夫夫人與其他游記》(Visiting Mrs Nabokov and Other Excursions,1993)、《向 陳 詞 濫 調 開 戰》(The War Against Cliché,2001)和兩本短篇小說集《愛因斯坦的怪物》(Einstein's Monsters,1987)、《重水》(Heavy Water and Other Stories,1998)。馬丁·艾米斯是當代英國作家中在小說形式和敘事手法上最大膽的實驗者。他的作品既繼承了英國十八、十九世紀現實主義社會諷刺小說的傳統,又明顯受到了卡夫卡、菲利普·羅斯、約翰·厄普代克、索爾·貝洛、博赫斯等現代和后現代主義小說家的影響。現實主義的敘述和意識流、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等現代主義的手法在他作品中的完美結合成了近年來英國小說最有特色的發展,無怪乎批評家指出:“到九十年代,他已經成為英國所有小說家當中最受人尊敬、最為人所模仿、最讓人質疑的一位。”
上一篇:《艾米斯,金斯利》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艾迪生,約瑟夫》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