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88—1957
【介紹】:
小說家,出生于北愛爾蘭。自十六歲起,卡里曾先后在愛丁堡和巴黎學習美術,在牛津大學三一學院研究法律,隨英國紅十字會參加巴爾干戰爭,在尼日利亞邊遠地區擔任殖民地地方官員。1920年返英后,他開始文學創作,同時鉆研哲學、倫理學和歷史,直到1932年發表第一部作品。卡里一生共創作了十六部小說。早期的作品大都以非洲殖民地為背景,包括《艾薩得救》(Aissa Saved,1932)、《一個來訪的美國人》(An American Visitor,1933)、《非洲女巫》(The African Witch,1936)和《約翰遜先生》(Mister Johnson,1936)。這些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殖民主義者與殖民地人民之間兩種文化的對立以及殖民者對殖民地人民文化的腐蝕和毒害。《查萊是我的寶貝》(Charley Is My Darling,1940)和《兒童之家》(A House of Children,1941)是帶有自傳性的童年題材作品。卡里最大的文學成就在于他的“三部曲”創作。第一個三部曲包括《她自己受驚了》(Herself Surprised,1941)、《當一個朝圣者》(To Be A Pilgrim,1942)和《馬嘴》(The Horse's Mouth,1944)。在這三本小說中,三個人物重復出現,輪流充當主角。他們的經歷都反映了當時英國社會生活風貌的一個側面,表現了在一個渾渾噩噩不公正的社會里,個人創造性和個人意志與世俗觀和傳統秩序之間的對立。其中《馬嘴》被認為是作者最出色的作品。卡里的第二個三部曲由《榮幸的囚徒》(Prisoner of Grace,1952)、《除了上帝》(Except the Lord,1953)和《榮耀已盡》(Not Honour More,1955)構成,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主要記述了尼莫爵士從一個村野男孩到內閣部長的社會經歷和政治生涯。作者本打算再創作一部宗教三部曲,后因健康原因不得不放棄,只寫成了一單本小說《囚徒和自由人》(The Captive and the Free,1959)。他早年所寫的短篇小說連同其他短篇一起收在身后出版的《春之歌》(Spring Song,1960)一書里。喬伊斯·卡里的創作既繼承了英國小說的傳統,又受到了現代派文學的影響,其最大的成就是善于將實驗小說中的技巧運用到傳統小說中去。
上一篇:《卡萊爾,托馬斯》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卡魯,托馬斯》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