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克什米·巴伊(Lakshmi Bai,1835—1858),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的主要領導者和組織者之一,中印度北部詹西土邦的女王,亦稱詹西女王。她在整個起義過程中所表現的英雄事跡,一直在印度人民中間傳頌,被尊為印度近代史上的民族女英雄。
拉克什米·巴伊生于貝拿勒斯,父親莫羅潘特·坦布是馬拉塔首相奇姆納吉·阿帕的扈從。母親叫巴吉拉蒂·巴伊。拉克什米·巴伊小時候的名字叫馬努·巴伊。三、四歲的時候,她隨同父母前往馬拉塔最后一個首相巴吉·拉奧二世的王府居住。王府里所有的人都很喜歡她,稱她“查比利”(父母對兒女的愛稱)。她在那里同巴吉·拉奧二世的養子納納·薩希布(印度民族大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和坦蒂阿·托皮(印度民族大起義中的杰出將領)結成了好朋友,一起學習騎馬、射箭。1842年,她8歲時,嫁給詹西土王甘加達爾·拉奧,成了詹西王后,改名拉克什米·巴伊。
1853年,拉克什米·巴伊的丈夫甘加達爾·拉奧去世,沒有留下兒子。1854年3月14日,印度總督大賀胥勛爵利用“喪失權利說”(即哪一個土邦王公絕了男嗣,他的國土就“自動喪失”),兼并了詹西的領土。詹西人民對此極為不滿。當時以養子達莫達爾·拉奧監護人身份登上王座的拉克什米·巴伊,立即向英國殖民當局提出抗議。英國殖民當局對此根本不加理睬。大賀胥還掠走了甘加達爾·拉奧土王留下的大約60萬盧比的財產。英國殖民當局對女王的個人品德進行了種種誣蔑。
由于自己的領土被兼并,財產被沒收,個人品德遭侮辱,詹西女王義憤填膺,不僅拒絕了英國殖民當局準備按月給她的5,000盧比的生活津貼,而且當著英國在詹西駐扎官的面宣稱:“我決不放棄我的詹西!誰膽敢占領詹西,就讓他來試試!”
女王的這種高度愛國主義思想,促使她積極醞釀和組織詹西人民反對英國殖民者的斗爭。1857年5月10日,距德里幾十英里的密魯特起義標志著印度民族大起義的開始。詹西女王積極響應。按計劃,于6月4日在詹西發動起義。
起義在詹西城郊發動。6月5日,城市貧民和一部分駐軍,首先將儲存軍火的星堡占領。6日,駐軍全部響應,士兵打死了企圖阻撓的英國軍官,其中,包括英國在詹西的最高指揮官鄧洛普。此時,詹西女王率衛隊前來參加,并親自指揮起義。由騎兵團率先,大隊起義軍立即奔向市區。英國殖民主義者及其爪牙據守市區的碉堡進行頑抗。7日,女王命令騎兵團長卡拉·汗和稅務官穆罕默德·胡西恩率兵攻打。堡壘里面的印籍士兵起義響應。8日,英國殖民者豎起白旗投降。起義軍民舉行示威游行,歡慶勝利。游行完畢后,起義軍把英國殖民者統統殺死。拉克什米·巴伊再度登上了詹西的王座。起義軍向全邦發出通告:“世界屬上帝,印度屬德里莫臥兒皇帝,詹西屬拉克什米·巴伊。”
英國殖民當局為了鎮壓這次民族大起義,調兵遣將,集中兵力,向起義的重要中心發動進攻。當他們攻下北印度的德里、勒克瑙以后,就向中印度的詹西進攻。中印度的英軍總指揮休·羅斯爵士率其主力,于1858年1月6日,從因陀爾附近的姆霍出發,向詹西進軍。3月20日,羅斯的軍隊抵達詹西南郊。
女王在強大的敵人進攻面前,毫不畏懼,把生死置之度外。為了詹西的榮譽和尊嚴,她和她的將士們決心抵抗英國殖民者的進攻。她實行堅壁清野,斷絕敵人的糧草供應。她親自擔任起義軍的總指揮,在城內東奔西走,監督修建工事,安置大炮,選擇炮手,鼓舞士氣。羅斯也供認:“人們看見千百名詹西婦女跟隨著拉克什米·巴伊,來往于大炮和軍火庫之間從事工作。”
1858年3月24日清晨,詹西起義軍的大炮首先向英軍射擊。25日,雙方展開激烈的炮戰,女王親臨前線指揮戰斗。一個目擊者說,拉克什米·巴伊“一直在繁忙地指揮戰斗。她親自察看每件事物,不斷傳下重要的命令,哪段城墻危險,她立刻命人去搶修”。在女王的率領下,詹西軍民多次打啞敵人的大炮,致使敵軍一時難于攻入城內。
女王一面領導軍民進行頑強抵抗,一面請求當時在卡爾皮的起義軍領袖坦蒂阿·托皮前來解圍。坦蒂阿·托皮接到女王的請求后,立即率領22,000人于4月1日趕到詹西,從后面攻打敵人。這對詹西的軍民是個巨大的鼓舞。但坦蒂阿·托皮麻痹輕敵,當英軍掉頭反攻時,他的軍隊被擊潰,損失重大,不得不向卡爾皮撤退。
詹西的處境更加困難,女王毫不氣餒,仍頑強地堅持斗爭。4月3日,敵人向詹西正門(北門)發動猛攻,女王同往常一樣,親臨前線,不僅在精神上鼓勵戰士英勇殺敵,而且對那些打得特別出色的戰士贈與金銀財寶或其他實物。戰士們沖殺勇敢,一度迫使敵人退卻。
正當北門戰事十分激烈緊張的時刻,據說由于印度內奸的叛賣,敵人從南門進入市區,并逐步逼近王宮。女王登上堡壘,環視詹西全城,親眼看到市民被屠殺,房屋被燒毀,財產被劫掠的情景,怒火萬丈。她拿起佩刀,率領1,000名戰士向敵人沖擊。雙方展開白刃戰。正在這時,有使者前來向女王報告:北門的守門官庫阿爾·庫達·巴克什和炮兵軍官古蘭·戈斯·汗陣亡,北門已向敵人敞開。女王見大勢已去,不禁大聲痛哭。她對那位使者說:“我決定親手點燃軍火庫,和它同歸于盡。”后經那位使者勸說,決定連夜突圍,支援外地的獨立戰爭。
夜幕降臨。女王走下堡壘,穿起男服,披甲跨刀,身背養子達莫達爾·拉奧,騎上她那匹心愛的白馬,隨身攜帶一名侍女和十多名騎從,向卡爾皮進發。經過百里馳騁,中途擊退了以鮑克為首的英國騎兵的追趕,5日凌晨,到了卡爾皮。
天明,拉克什米·巴伊、拉奧·薩希布(納納·薩希布的侄子)和坦蒂阿·托皮聚會,一起回顧他們的父輩和祖輩如何為馬拉塔獨立而斗爭的往事,決心高舉獨立的旗幟,繼續戰斗。
羅斯的軍隊向卡爾皮進發。拉奧·薩希布統率全軍迎敵。敵人的火力很猛,起義軍被迫后退。女王拉克什米·巴伊為了保護他們,遂率騎兵閃電般地向英軍的右翼沖去,打亂了敵人的陣腳。女王騎著戰馬,戰斗在最前列。羅斯率駱駝兵向女王的左面攻來,打亂了起義軍。5月22日,起義軍被迫從卡爾皮撤退。24日,敵軍占領卡爾皮。
卡爾皮陷落后,女王及其他起義軍領導人退到戈帕爾普爾,商討未來的行動計劃。他們決定在瓜廖爾開辟新的根據地。為此,坦蒂阿·托皮去那里了解情況,爭取那里的軍政官員站到起義隊伍一邊。他們中的極大多數答應向坦蒂阿·托皮提供援助。坦蒂阿·托皮帶著喜訊回到戈帕爾普爾。女王鼓勵拉奧·薩希布,馬上向瓜廖爾進軍。他們寫信給瓜廖爾的土王賈亞吉·拉奧·辛迪阿,信中說:“我們懷著善意來到你這里。希望你看在我們首相和你的舊關系上,給我們一些幫助,以便向南方轉進。”賈亞吉·拉奧·辛迪阿不但沒有接受起義軍對他的友誼,反而于6月1日率領他的軍隊,出城迎擊拉奧·薩希布的起義軍。女王拉克什米·巴伊覺察他來意不善,立即率領300騎兵沖向辛迪阿的部隊。辛迪阿的大部軍隊,按事先效忠坦蒂阿·托皮的誓約,參加了起義軍。瓜廖爾土王辛迪阿及其首相丁卡爾·拉奧,逃至阿格拉。
起義軍入城后,拉克什米·巴伊、坦蒂阿·托皮和瓜廖爾的官兵們,一致擁戴拉奧·薩希布為首相。6月3日,在瓜廖爾城內舉行盛大典禮。首相任命了以拉姆·拉奧·戈文德為首的一批大臣,任命坦蒂阿·托皮為起義軍總司令。
女王十分重視瓜廖爾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她強調起義軍應立刻整頓軍旅,布置防線,反對把寶貴的時間消耗在歡宴上。但拉奧·薩希布和其他起義軍首領并沒有重視女王的建議,因此,當羅斯率軍襲來時,措手不及,慌了手腳。女王鎮定自若,親自整頓散亂了的軍隊,自愿擔任防守東面的任務,并立下誓言:“我準備全力以赴盡我的責任”。
女王在東門的對手是英國的史密斯將軍。女王和她的兩個女友曼達爾、卡希一起騎在馬上,英勇戰斗,多次向史密斯的軍隊發動反擊,曾迫使敵人一度退卻。6月18日,史密斯率領更多的軍隊進犯。羅斯也出現在東門戰場。女王立即奔赴戰場。一位目擊者描寫了女王當天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情景:“美麗的女王立即奔向戰場,堅定地反擊休·羅斯爵士的軍隊。她率領她的軍隊對羅斯的軍隊進行多次猛烈的攻擊。雖然她的軍隊被敵人的炮火打亂,傷亡愈來愈大,但女王仍舊出現在最前線,聚集他的散亂的軍隊,表現了她那非凡的勇氣。不過,所有這一切都無濟于事。休·羅斯親自率領駱駝兵向前沖擊,沖斷了女王最后的陣線。盡管如此,不屈不撓,英勇無畏的女王仍堅守在她的陣地。”
正當女王以“這種世所罕見的英雄氣概”抵抗羅斯爵士的時候,其余的英軍從背后襲來,女王腹背受敵。身邊只有十多名騎兵。女王快馬加鞭,揮舞佩刀,企圖沖出敵軍,和別的起義軍匯合。英國騎兵在后面緊緊地追擊。突然,一個英國騎兵擊中了她的女友曼達爾。女王舉起佩刀,將那個騎兵砍翻在地,繼續前進。女王騎的一匹新馬,在一條小河邊徘徊不前。從后面追趕來的英國騎兵越來越近,終于包圍了女王。她毫無懼色,獨自一人去還擊包圍她的敵人。一個英國騎兵從后面向女王的頭上砍了一刀。女王的頭右側被砍,右眼失去。仍騎在馬上揮舞佩刀。前面的敵人又向她胸部刺了一刀。盡管女王頭部胸部鮮血直流,神志不清,還是使勁用佩刀把那個從胸前刺傷她的敵人砍翻在地。她自己也終于壯烈犧牲,這一天是1858年6月18日。時年23歲。
上一篇:拉伯雷
下一篇:拉吉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