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米開朗基羅《靈與肉》愛情詩鑒賞
〔意大利〕 米開朗基羅
我的眼睛不論遠近,
都能看到你的倩影。
可是夫人啊,我止步不能前進,
只能垂下手臂不出一聲。
我有健全的理智和純正的心靈,
它們自由自在,透過我的眼睛
飛往你光輝之境。縱然一片癡心,
血肉之軀卻無權和你接近。
天使還在飛翔時,
我們無法去追尋,
凝眸看她已是莫大的光榮。
唉! 要是你在天上好比人世,
讓我整個身軀都變成一只眼睛,
使我身上每部分都能得到你的恩寵。
(錢鴻嘉 譯)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經把愛情分為肉體的愛和心靈的愛兩種表現。他認為,“凡俗的情人,愛肉體過于愛心靈……一旦肉體的顏色衰謝了,他就高飛遠走,……但是鐘愛過優美心靈的情人卻不然,他們的愛情是始終不變的。”心靈的愛固然是愛情的最高理想。但是,要想實現這一理想,要想使“靈”與“肉”和諧地統一于一身,就要付出極大的努力。也正是由于“靈”與“肉”的這種矛盾,才使得愛情變成一種妙不可言的奇怪的東西,進而或使人理智,或使人發狂;或使人冷靜地向往,或使人如癡如醉地追求。米開朗基羅的《靈與肉》所描寫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感。他通過一個人的眼睛,細膩、生動、傳神地展現出對所無限愛戀的人的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崇拜心情。字里行間充溢著詩意般的愛情氛圍,理智的話語中所掩藏的則是“靈”與“肉”的尖銳沖突。
全詩共有四節,而且長短不等。第一節對愛情所具有的巨大磁力作了形象化的描述。“我的眼睛不論遠近,/都能看到你的倩影。”從字面上看,詩人似乎在夸耀自己的眼力。這么理解也不無道理。正因為他愛得深、愛得切,愛進了心田,所以,戀人的身影才時時出現在他的視野中。可是,當我們透過這表面的詩行,所見到的卻分明是另外一種場景:一個如花似玉、舉止文雅、灑脫大方的女性象一塊磁石,發出強大的磁力,牢牢地控制了他的目光,使他的眼中不論在哪都只有這個女子的倩影,而其它的一切都蕩然無存。這是對美的沖動,而沖動必然要激發對“肉”的聯想,這是人性之必然。然而,下面的情調卻發生了突變,“可是夫人啊,我止步不能前進,/只能垂下手臂不出一聲。”那種美妙的遐想,剛剛掀起一點波瀾,便驟然間風平浪靜,“止步不能前進”。難道如此熾熱的愛就這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在第二節中,詩人對此作出了明確的答復。“我”之所以“止步不能前進”,是因為“我有健全的理智和純正的心靈”。是它們支配了“我”,使“我”只能“透過我的眼睛/飛往你光輝之境。”因此,“我”雖然有“一片癡心”,可“我”的“血肉之軀卻無權和你接近。”在這里,“靈”與“肉”的沖突表面化了。但最后,還是“理智”和“心靈”占了上風。到了第三節,“我”的心靈已徹底凈化,進而把所愛的人看作是正在“飛翔”的“天使”而“無法去追尋”,只能把“凝眸看她”作為自己“莫大的光榮。”這里,倆人的距離好象越拉越遠,其愛情也變得超凡脫俗,遠離塵囂。在第四節中,詩人發出了感嘆,“唉! 要是你在天上好比人世”,看來,詩人所向往的并不是天國之愛,所以,他仍渴望愛情在人間。可是,“天使”卻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我”便幻想,“整個身軀都變成一只眼睛,/使我身上每部分都能得到你的恩寵。”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就是對視覺的描寫。第一節寫的是被戀人所吸引的眼睛。第二節是透過理智和心靈的眼睛。第三節描寫追尋天使的眼睛。第四節則是擴大的眼睛。俗語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這首詩正是通過眼睛返照了愛情的心靈。
上一篇:〔俄—蘇〕阿赫馬托娃《深色披肩下緊抱著雙臂……》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美國〕福塞特《生活就是生活》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