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密茨凱維支《猶疑》愛情詩鑒賞
〔波蘭〕 密茨凱維支
未見你時,我不悲傷,更不嘆息,
見到你時,也不失掉我的理智,
但在長久的日月里不再見你,
我的心靈就像有什么喪失,
我在懷念的心緒中自問:
這是友誼呢,還是愛情?
當你從我眼中消失的時候,
你的倩影并不映上我的心頭,
然而我感到了不止一次,
它永遠占據著我的記憶,
這時候,我又向自己提問:
這是友誼呢,還是愛情?
無限的煩擾籠罩我的心靈,
我卻不愿對你將真情說明,
我毫無目的地到處行走,
但每次都出現在你的門口,
這時候,腦子里又回旋著疑問:
這是為什么? 友誼,還是愛情?
為了使你幸福,我不吝惜一切,
為了你,我愿跨進萬惡的地獄,
我的純潔的心沒有其他希望,
只為了你的幸福和安康,
啊,在這時候,我又自問:
這是友誼呢,還是愛情?
當你的纖手放在我的掌中,
一種甜美的感覺使我激動,
像在飄渺的夢中結束了一生
別的襲擊卻又將我的心喚醒,
它大聲地向著我發問:
這是友誼呢,還是愛情?
當我為你編寫這一首歌曲,
預知的神靈沒有封住我的嘴,
我自己也不明白:這多么稀奇,
哪兒來的靈感思想和音節?
最后,我也寫下了我的疑句:
什么使我激動? 友誼,還是愛情?
(孫用 譯)
這是一首情感熾熱、表述含蓄的抒情詩,這也是一首袒露初戀者隱秘心理的愛情詩。詩人以“友誼,還是愛情?”的疑問為引導,通過對一個在愛情面前猶疑不定的男子的描寫,把一顆情竇初開又矛盾羞澀的心靈細膩、生動、傳神地展現出來。
生活中有很多問題使人猶疑。此詩中,主人公的“友誼,還是愛情?”則充滿了煩惱的喜悅和苦澀的甜蜜。
全詩共有六節,每一節都以“友誼,還是愛情?”的疑問結束。這不是一般的發問,而是詩人所使用的一種獨特的藝術手法。它象征著主人公愛情的腳步。隨著情節的發展,節奏的加快,這疑問的每一次出現,與其說是在詢問,不如說標志著主人公的情感又升上了一個高峰。第一次疑問,出自主人公初見戀人前后的感受。詩人用“未見你時”、“見到你時”和“不再見你”三個不同的場景,真切地描述了愛神的降臨對主人公所造成的惆悵若失的心理。這種心理是兩種情感的混合體,里面既有友誼,也有愛情。但友誼是清晰的,而愛情則是朦朧的。在第二節中,愛的情感有所升溫。當戀人“從我眼中消失的時候”,雖然她的“倩影,并不映上我的心頭”,但是,它卻“永遠占據著我的記憶”。雖然這仍是兩種情感的混和體,但友誼的色彩卻在減弱,而愛情的色彩依舊不那么明朗。到了第三節,“無限的煩憂”已經“籠罩我的心靈”。在這奇妙的煩惱的引導下,“我毫無目的地到處行走。/但每次都出現在你的門口。”感情發展到此,主人公方才情竇初開,愛情方才覺醒。因此,盡管他仍在疑問:“這是為什么?友誼,還是愛情?”但事實上,他已經身不由己地投入了愛的漩渦。第四節,詩的節奏突然加快,主人公的愛情也由朦朧轉為明晰,由疑慮轉為激越。他不再彷徨了。他大膽地向戀人表白:為了愛,他“不吝惜一切”。為了愛,他“愿跨進萬惡的地獄。”他無所顧忌地講述對愛的體驗:那“使我激動”的“甜美的感覺”,仿佛使他“在飄渺的夢中結束了一生。”為了給戀人“編寫這一首歌曲”,他的“思想和音節”如同泉涌一樣噴發出來,縱然“預知的神靈沒有封住我的嘴。”這時,主人公的發問:“友誼,還是愛情?”就等于向世人宣告:“這不是友誼,這是愛情!”
上一篇:〔英國〕丁尼生《燕子啊燕子》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日本〕與謝野鐵干《相思》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