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耐人尋味的“孫悟空情結”
博覽群書的毛澤東一生中對《西游記》百讀不厭,在他晚年的書房里,還一直放著5種不同版本的《西游記》,供他隨時翻閱。他對孫悟空這個角色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其著作、講話、談話和詩詞當中,引用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人物是很多的,但是,引用最多的或者說他最有興趣的,大概就要數孫悟空了。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對抗日軍政大學的師生說:“唐僧就代表堅定正確的方向,百折不回;豬八戒不講究吃穿,就是艱苦樸素的作風;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就是靈活機動。再加上沙和尚、白龍馬等實干家,所以能取得真經。我們有了這三條,就能獲得全中國。”毛澤東以人們熟知的《西游記》人物來詮釋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生動而又形象。
杰出外交家、曾任外交部副部長的王炳南在《陽光普照霧山城》一文中寫下這樣一段回憶:“1945年10月,在山城重慶與國民黨蔣介石進行談判期間,毛澤東同國民黨的各種人物進行了接觸。毛澤東認為,國民黨是一個政治聯合體,有左中右之分,不能把他們看成是鐵板一塊,為了促進談判,也要找當權的右派。有一次,毛澤東去見陳立夫,他先從回憶大革命前國共合作的情景談起,然后以孫悟空自況,批評了國民黨十年內戰的反共政策。毛澤東說:‘我們上山打游擊,是國民黨剿共逼出來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封他為弼馬溫,孫悟空不服氣,自己堅定是齊天大圣。可是你們連弼馬溫也不讓我們做,我們只好扛槍上山了’。”這里毛澤東把孫悟空又作為正面人物來宣揚了。
《西游記》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中有一個故事,說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的法術,能夠隨意變為鳥獸蟲魚草木器物,還能變為各種各樣人。有一次,他和天上的皇帝——玉皇大帝的戰將楊二郎相遇,孫悟空變成一物,楊二郎即變降他的一物,雙方變來變去,最后孫悟空變成一座土地廟: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做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后面變成一根旗桿,結果還是被二郎神識破了:“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桿豎在后面的。斷是這畜生弄喧。”
1957年7月,毛澤東在上海干部會議的講話中,談到人要鍛煉,并以孫悟空的故事來比喻:“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里頭一鍛煉就更好了。孫悟空不是很厲害的人物嗎?人家說是‘齊天大圣’呀,還要在八卦爐里頭燒一燒。不是講鍛煉嗎?”這里引用的就是《西游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的故事。孫悟空就是在這八卦爐里煉就一雙“火眼金睛”的。
毛澤東在讀《西游記》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猴聚義,黑松林三藏逢魔”時曾寫下一段批語。吳承恩在這一回中寫孫悟空回花果山,用法術把千余來犯人馬一個個打得血染尸橫,并鼓掌大笑道:“快活!快活!自從歸順唐僧,他每每勸我道:‘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常有余。’此言果然不差。我跟著他打殺幾個妖精,他就怪我行兇,今日來家,卻結果了這許多性命。”
孫悟空的這段話毛澤東用黑鉛筆都畫上了道道,并寫了這樣的批語:“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常有余。”鄉愿思想也。孫悟空的思想與此相反,他是不信這樣的,即是說作者吳承恩不信這些。他的行善即是除惡。他的除惡即是行善。所謂“此言果然不差”,便是這樣認識的。
這一批語表明了毛澤東愛憎分明、懲惡不貸的革命立場,對不問是非的好好先生式的鄉愿哲學深惡痛絕。
由于斗爭形勢的需要,孫悟空還以反面形象兩次出現在毛澤東的言論中。第一次是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講演中,在談到同日本帝國主義的包圍和反包圍的斗爭時,毛澤東比喻說:“我之包圍好似如來佛的手掌,它將化成一座橫亙宇宙的五行山,把這幾個新式孫悟空——法西斯侵略主義者,最后壓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毛澤東認為,“這絲毫也不是笑話,而是戰爭的必然的趨勢”。
第二次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中,在談到準備和南京國民黨政府進行談判的問題時,毛澤東說:“我們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領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并定都北平。我們既然允許談判,就要準備在談判成功以后許多麻煩事情的到來,就要準備一副清醒的頭腦去對付對方采用孫行者鉆進鐵扇公主肚子里興妖作怪的政策。只要我們精神上有了充分的準備,我們就可以戰勝任何興妖作怪的孫行者。不論是全面的和平談判,或者局部的和平談判,我們都應當這樣去準備。”
總的說來,毛澤東對孫悟空的“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反抗性格和英雄形象很是欣賞。1957年3月8日,毛澤東在同文藝界人士的談話中說:“孫悟空這個人自然有蠻厲害的個人英雄主義,自我評價是齊天大圣,而且他的傲來國的群眾——猴子們都擁護。”向玉皇大帝挑戰是“反對官僚主義”。
1961年11月17日,毛澤東針對日益惡化的國際局勢有感而發,寫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的著名詩作,其中有這樣歌頌孫悟空的詩句:
到了1964年1月,在同安娜·露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毛澤東又借孫悟空這個人物故事,對自己當時的心境和思考做了進一步的表露。他說,同修正主義斗爭的轉折點是1963年7月14日蘇共中央公開信對中國的攻擊。“從那時起,我們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樣。我們丟掉了天條!記住,永遠不要把天條看得太重了,我們必須走自己的革命道路。”
尤為有趣的是,毛澤東對孫悟空的故鄉花果山也頗有興趣,而且在20世紀50年代短短四年間三談花果山。
毛澤東第一次提到花果山,是在1955年11月上旬。其時,毛澤東南巡,專列途經鎮江西站時,他在專列上接見了中共鎮江地委書記陳西光和鎮江專署專員高俊杰,聽取關于農業合作化等工作匯報時,問道:“你們知道《西游記》里的花果山在哪里嗎?”陳西光和高俊杰不敢貿然回答。毛澤東風趣地說:“就在你們江蘇嘛,新海連市(1961年10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新海連市更名為連云港)。你們年輕人(陳、高當時均為38歲)應該去轉轉,說不定碰上孫悟空呢。”
毛澤東第二次談花果山,是1956年7月的一個晚上。在徐州火車站,毛澤東在專列上召見了中共徐州地委書記胡宏和徐州專署專員梁如仁。二人匯報了徐州地區的一些情況,毛澤東詢問了一些情況之后,問道:“你們知道不知道花果山、水簾洞在哪里呢?”胡、梁二人都說不知道。毛澤東接著說:“花果山、水簾洞就在你們管轄的新海連市,有空可以去看看。”毛澤東又說:“孫悟空在花果山占山為王,由水簾洞跳進東海,從東海龍王那里尋得金箍棒而后大鬧天宮。”關于孫悟空的傳奇故事,毛澤東還意猶未盡地對他倆講了許多。
1958年3、4月間,毛澤東第三次談起他情縈于懷的花果山。當時的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在即將離京外出調查研究前,請示毛澤東主席有何指示。毛澤東囑咐胡耀邦:“孫猴子老家在江蘇省新海連市云臺山上,你路過江蘇,去新海連市看看孫猴子老家到底是個什么樣子。”胡耀邦根據毛澤東主席的交待,于1958年4月20日到新海連市視察,兩次向黨團領導骨干談到過這件事。
毛澤東三談孫猴子老家在新海連市,引起了省、地、市領導及當地人民的重視,經過調查證實,果然如毛澤東主席所說的那樣,云臺山確有與《西游記》描述相一致的花果山、水簾洞、南天門、玉皇宮、老君堂、媧遺石、八戒石、猴石、唐僧崖、白龍洞、七十二洞等地方,特別是團圓宮里的唐僧全家塑像,與山下唐僧外祖父殷開山的故里,則更和《西游記》完全吻合。
如今花果山一塊巨大的摩崖石刻上,鐫刻著毛澤東之語“孫猴子的老家在新海連市(現連云港市)云臺山”,其書法集毛澤東手跡而成,被人們稱為“毛公碑”。
上一篇:毛澤東的黃河情結
下一篇:毛澤東解說周瑜死因:被孫權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