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為何將開國大印選定宋體
歷朝歷代的國印都是篆書字體,毛澤東當年卻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印”定為宋體,這是為什么呢?曾為共和國鐫刻國印的張樾丞的一段話可以解釋這個疑惑,他在刻印時曾對家人和伙計們說:“毛澤東這個人真了不起,歷朝歷代的國印都是篆書字體,他卻定為宋體。宋體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認。共產黨的心里果然是念著老百姓的。”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會議推選毛澤東為常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任,李維漢為秘書長,齊燕銘為副秘書長。籌備會決定成立6個工作小組,各小組分別承擔開國盛典的相關事宜。周恩來委托前清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的陳叔通負責辦理國印之事,并讓齊燕銘協助陳叔通策劃這項工作。
◎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開國大印
對書法還算精通的齊燕銘自小就生長在北京,對琉璃廠治印行業頗為熟悉。他邀請張樾丞、頓立夫、唐醉石、魏長青等治印和刻字名家到北京飯店相聚,座談治國印之事。在眾多治印高手中只有張樾丞會刻銅印,于是大家一致推舉張樾丞擔當治國印之重任。
張樾丞,1881年12月出生在河北省新河縣南小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雖只讀過幾年村塾,略通文墨,但他天分很高,在書法上可說是無師自通,寫得一手好字。1895年,14歲的張樾丞徒步跋涉來到北京,在琉璃廠的“益元齋”刻字鋪當學徒。面對前人的印譜,張樾丞朝夕揣摩,大有所得。1899年,18歲的張樾丞自立門戶,在北京琉璃廠來薰閣琴書處開業治印,店號同古堂,自定潤格,求印者日多。
1908年,琉璃廠“藻玉堂”主人王雨請張樾丞為梁啟超所書的“龍飛虎臥”刻字,此字刻出,名聲大震。孫殿起于《琉璃廠小志》中贊嘆:“真銀鉤鐵畫也。”張樾丞由此一舉成名。1909年,經寶熙引薦,張樾丞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鐫刻過8枚印,現在這8枚印已成為鑒定清宮藏畫的重要依據。1910年,張樾丞移寓明遠閣,在治印之余兼刻銅墨盒,學而能熟,熟而能精,很快就以冶銅印為當時一絕,求冶銅印者日多,家道逐漸殷實。這年,他為載濤、載澤、榮臻、寶熙等皇親貴胄治印,也為當時的內閣協理大臣、后來任過北洋政府總統的徐世昌治印。1912年,民國肇始,張樾丞此后為歷任北洋政府元首和首腦治印多枚,如段祺瑞、朱啟矜、陸征祥、唐紹儀、黃郛、吳佩孚、曹汝霖等人,他們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但都要到琉璃廠來求張樾丞的一方印。后來,張樾丞也為馮玉祥、胡景翼、張宗昌、商震、白崇禧、黃紹翃、王陵基等民國將領治過印。
民國年間,張樾丞已是篆刻界蜚聲海內外的泰斗級人物了。他曾為故宮博物院治“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章”印;為清華大學刻制“游美清華學生監督”之章、“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藏”等印;為北京大學治“國立北京大學授予學位”之章、“北京大學圖書館藏”等印;為北京圖書館治“北京圖書館藏”印,治“國立北平研究院理化部藏書”等印。
1917年,魯迅因藏碑拓之需請陳師曾代刻二枚木章,師曾不善刻木,交給同古堂張樾丞代刻,即“會稽周氏藏本”和“俟堂石墨”。此后,魯迅在同古堂索印很多,尤其是木印,如1918年4月11日《魯迅日記》記述:“下午同陳師曾往留黎廠同古堂,代季市刻印,又自購木印五枚。”這五枚印分別是:“隨喜”、“善”、“偽”、“翻”、“完”,乃是魯迅校碑鑒別之用。從1912—1926年,魯迅去琉璃廠近400次,多去同古堂,張樾丞為其治印幾十枚,以木印為多。解放前,同古堂享譽四方,財源滾滾。張樾丞與黃伯川、韓少慈并稱琉璃廠“三大財主”。張樾丞雖為富翁,但生活儉樸,同古堂內老板伙計都在一個桌上吃飯,沒有三六九等,吃的也完全一樣。他經常救濟窮人,做了不少慈善之事,獲得了很好的社會聲望。
新中國成立前夕,張樾丞接受治開國國印任務之后,便回家翻資料、找印譜,認真畫了四張印樣,是隸、宋、漢篆、秦篆四種字體,文字樣式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半個月后,張樾丞將印樣交給了齊燕銘。齊燕銘立即將印樣呈送中央領導人和新政協籌備會常委們過目、審閱。一星期后,齊燕銘高興地告訴張樾丞,毛澤東主席已經選定了宋體字的印樣,新政協籌備委員會正式決定將刻制國印任務交由他來完成。張樾丞激動萬分,不住地點頭,連聲說:“好極了!好極了!”送走齊燕銘后,他對家人和伙計們說:“毛澤東這個人真了不起,歷朝歷代的國印都是篆書字體,他卻定為宋體。宋體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認。共產黨的心里果然是念著老百姓的。”
印樣確定之后,張樾丞就忙著指導兒子張幼丞跟伙計們對原料進行粗加工。先是化銅、澆鑄,然后打光,拿大銼銼,再用手工把做細的木炭磨光。這些工序做完后,張樾丞親自動手畫印樣,寫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拿鑿子鑿,用刀子修。幾天后,一枚長寬各約11.6厘米的開國大印就做好了。鐫刻這種印璽是有極嚴格的特殊規矩的,刻完了不許打樣留底,印治成之后,四個角都要突出一點兒,不能是平的。要等到正式啟用前再磨平,名曰“啟封”。
8月底,中央辦公廳監印官員和幾名工作人員來同古堂取印時,付高額酬金給張樾丞,張樾丞怎么也不肯要這個錢,中央辦公廳工作人員只好把錢帶了回去。
張樾丞為人低調,從不拿鐫刻國印之事炫人。新中國成立后,張樾丞還給周恩來、朱德治過篆字印,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大印也出自他的手筆。1961年,張樾丞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80歲。
張樾丞先生所治的這枚開國大印屬國家一級文物,現被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成為中國人民站起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見證。
上一篇:毛澤東為何對軍銜制立而又廢
下一篇:毛澤東為何愛讀奇書《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