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本本主義》失而復得記
“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這兩句至今被人廣泛引用的經典名言,我們都知道其出自毛澤東之手,出自毛澤東早期的一篇著作《反對本本主義》。
然而,這篇被稱為毛澤東最早的一篇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的《反對本本主義》,曾由于戰(zhàn)爭的原因遺失了30年,其失而復得的傳奇故事,頗值得我們來回顧一番。
《反對本本主義》的原名是《調查工作》,是毛澤東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為反對當時中國工農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重要著作。從1928年下半年開始,在紅軍中所存在的教條主義傾向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其主要表現(xiàn)為以教條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黨的“六大”決議案。在當時,黨的六大決議案中所規(guī)定的黨的基本路線基本上是正確的,對我們黨的發(fā)展也是有重要意義的??墒钱敃r在黨內有些人卻認為“現(xiàn)在的斗爭策略已經是再好沒有了,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勝利,只要遵守既定辦法就無往而不勝利”。這種看法實際上是一種明顯的教條主義傾向。
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的,抱著以往的勝利經驗以為就可以無往不勝,無疑是違背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歷史是不斷前進的,目前的“最好”如果不在此基礎上繼續(xù)進步,就會停滯不前。為了從根本上遏制教條主義的蔓延,毛澤東決定搞一次深入的社會調查,然后寫篇東西,以事實說話來教育大家。1930年5月,毛澤東經江西會昌到達尋烏縣城,他利用紅軍發(fā)動群眾之機,進行了為期20天的社會調查,弄清了當?shù)氐囊恍┗厩闆r。在尋烏調查中,毛澤東不僅實地了解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具體情況,還召開了有50多人參加的調查總結座談會,請與會者核對材料,討論問題,廣泛征求對調查材料的意見,真正體現(xiàn)了集思廣益。
毛澤東對尋烏調查非常滿意,通過不斷的加工分析,寫下了10來萬字的《尋烏調查》,并在寫這篇調查報告的同時,還對自己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從哲學的高度進行了理論概括,寫出了《調查工作》一文。毛澤東的這篇《調查工作》寫出后,黨內曾少量印發(fā)。1930年8月21日,中共閩西特委把這篇文章翻印成小冊子。于是,這本小冊子便在紅四軍和中央蘇區(qū)的廣大地區(qū)傳播開來。
一貫注重調查研究的毛澤東十分珍視自己的這些調查研究成果,盡管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向中央蘇區(qū)連續(xù)發(fā)動了幾次大規(guī)模“圍剿”,戰(zhàn)火連連,資料難于保存,但他堅持把《尋烏調查》、《興國調查》和《調查工作》等材料捆好,一直帶在身邊。遺憾的是,《調查工作》一文在轉戰(zhàn)中不幸遺失了。
為此,毛澤東非常惋惜,多次與人談起這本小冊子,說想念這篇文章就像想念自己的孩子一樣。他還多次說過:“我對自己的文章有些并不喜歡,但這篇《調查工作》我是喜歡的?!?/p>
后來,這篇光輝著作終于找到了,在白色恐怖年代里冒死藏下這個小冊子的是福建省上杭縣的一位農民賴茂基。
賴茂基是上杭縣茶地官山村人,生于1893年。20世紀30年代,賴茂基以在代英縣(1933年11月至1934年10月設立)蘇區(qū)做生意為掩護,為紅軍送信送物。賴茂基的家是紅軍地下兵工廠,生產槍支彈藥。紅軍長征后,一次,賴茂基偶然在家中發(fā)現(xiàn)了中共閩西特委于1930年8月21日翻印的石印本毛澤東編著的《調查工作》。憑著一個老共產黨員的政治敏感和覺悟,賴茂基覺得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書。當時,茶地已淪為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家里私藏毛澤東的書假如被敵人發(fā)現(xiàn),后果是難以設想的。因此,賴茂基把毛澤東的《調查工作》及當時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發(fā)的一些文件用油紙包好,裝在一個小木箱子里,在自己睡的房間的墻壁上鑿開一個洞,把小木箱藏匿在洞里,然后把洞封好。他相信,總有一天,革命會勝利,毛澤東的這篇文章總有機會重見天日。后來,國民黨勢力雖了解到賴茂基曾在蘇區(qū)時期為蘇維埃做過事,太拔民團也曾對賴茂基的家進行過全面搜查,但因賴茂基將《調查工作》藏匿得巧妙,使這本小冊子終于得以逃過劫難保存下來了。
195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發(fā)出了在全國范圍內征集革命歷史資料的通知。1957年2月,賴茂基老人把這本小冊子作為重要的革命文物捐給中共福建上杭縣委,后上交龍巖地委。
1959年,中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的同志在福建龍巖地委收集到了《調查工作》這本珍貴的小冊子,將之帶到了籌建中的中國革命博物館。1960年底,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同志從革命博物館借來這本小冊子。1961年1月,黨的八屆九中全會結束的時候,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從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同志那里發(fā)現(xiàn)這本小冊子,立即要來并送交給毛澤東。
當這本紙張已經變得發(fā)黃的《調查工作》小冊子送到毛澤東面前時,毛澤東高興地說,“失散多年的孩子”終于找回來了。為了感謝賴茂基,毛澤東曾立即派人聯(lián)系,要邀請賴茂基到北京見見面??蛇z憾的是,賴茂基老人已于1960年去世了。
1961年3月11日,毛澤東要求將《調查工作》印發(fā)參加廣州會議的同志,并把題目改為《關于調查工作》,還親自加了按語:“這是一篇老文章,是為了反對當時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那時沒有用‘教條主義’這個名稱,我們叫它做‘本本主義’。寫作時間大約在一九三〇年春季,已經三十年不見了。一九六一年一月,忽然從中國革命博物館里找到。而中國革命博物館是從福建龍巖地委找到的??磥磉€有些用處,印若干份供同志們參考。”
與此同時,毛澤東還對文章作了少量文字修改。隨著時間的推移,《關于調查工作》一文的作用和意義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黨內許多同志要求公開發(fā)表。1964年經毛澤東同意,在《毛澤東著作選讀》甲種本和乙種本中首次公開發(fā)表。收入選讀本時,田家英又作了一些文字修訂,最后毛澤東審定文稿時,把它改了一個名字叫《反對本本主義》。
《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第一版共編入158篇文章,都是毛澤東親自審定的。1962年,《毛澤東選集》的修訂工作開始后,毛澤東指出,第二版不再增加文章。這次修訂,根據(jù)毛澤東的這一意見,保持原有的篇目,只增加了《反對本本主義》一篇,由此可見這篇文章的重要性。
毛澤東的這篇《反對本本主義》的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一、首次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的著名論斷。二、文章指出了本本主義的危害,即“離開實際調查就要產生唯心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那末,它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便是盲動主義”。三、明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因為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策略,決不是少數(shù)人坐在房子里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因此我們需要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四、具體闡述調查的技術。
《反對本本主義》第一次提出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于反對唯心主義,克服“本本主義”具有現(xiàn)實意義與深遠的歷史意義,是研究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重要文獻。
針對有些領導干部不深入群眾,不了解下情,對上級指示和書本上的理論一味盲目執(zhí)行和照搬照抄的教條主義,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開出了一劑藥方:“怎樣糾正這種本本主義?只有向實際情況作調查。”
《反對本本主義》所提出和闡明的重要思想原則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和生動概括,是同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做斗爭的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它反映了毛澤東思想的三個基本點,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思想雛形,標志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初步形成。
上一篇:《《沁園春·雪》驚動蔣介石》毛澤東詩詞故事
下一篇:《論持久戰(zhàn)》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