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日
《象外象》選一
王潤華(臺灣)
寺院
金黃色的鐘聲
將夕陽擊落
野草叢中
(選自《當代臺灣詩萃》)
【賞析】
象形字,從描摹事物形狀的特點看,其形象性便含有了詩的基因,但并不就是詩。誠如副題所示,若在字形之象外再加意象之象便成了詩。
夕陽沒入草叢是象形字“”對暮的描摹,是自然現象的直觀的表現,并不具艸艸有情感色彩。但是,當詩人為這一自然現象重新設置一種特定的環境,并使之與周圍的事物發生聯系,自然景觀便立即獲得新的生命,而呈現為一種意境。
在本詩中,詩人是把夕陽落入野草與寺院與鐘聲結合起來的,并賦予它們一種動態的聯系。于是我們眼前立即出現了一幅迷人的畫面:蒼莽曠野上一座孤獨的寺院,籠罩在夕陽的光輝中,輝煌而神秘,連寺院中傳出來晚鐘的聲音,也帶著金黃的色澤,一聲接著一聲,一直把照亮寺院的夕陽擊落在遠處地平線凌亂的野草叢中,昏暗而沉重的暮色吞沒了一切。此時此刻,目睹此情此景便有莫名的感受襲上詩人心頭,也襲上讀者心頭。是旅途日暮何處尋歸程的彷徨?是晨鐘暮鼓、孤寂冷落的嘆息?是人生暮色,渴望一個輝煌的夕照?還是對不論如何輝煌,終不免落入草叢的感慨?總之,具有不同人生經歷與現實處境的人閱讀此詩會產生不同的感受,這就是意外之象的藝術張力所產生的效應。
(李文儒)
上一篇:王彬《蝴蝶》詩詞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王牌(臺灣)《竹》詩詞原文及賞析